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台谏 (1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赵祯从亲政开始就在为大宋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监察制度,这么多年下来他从未停止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监察司,巡查司都是他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这些人都是由科举选拔出来的年轻官员。

        他们的一腔热血还没有经受朝堂的打磨,他们心依然留存着读书人的坚持,赵祯在国子监的石碑上写下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已成为他们心的格言。

        但对朝臣,赵祯却没有用上这些年轻人,这是在为他们着想,得罪了朝臣J乎对他们上升的空间有着巨大的阻碍,并且他们的稚N段有时不是朝臣的对。

        当然随着巡查司和监察司的越来越完善,对付地方上的官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也是赵祯为何把黑从辽朝全数撤出的原因,大宋的朝堂之需要这些黑收集情报,最少是帝王需要,为了放止黑权利的泛lAn,更为了放止锦衣卫旧事的出现,赵祯坚决的杜绝给予他们任何权利。

        诚然,由黑收集情报并由他们抓捕,押送京城是最好,最方便,最快速的选择,但赵祯依旧不松口,并且他担心后世之君会再次开这个口子,打算彻底取消黑。

        但赵祯逐渐发现他对黑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朝官员有没有贪没,贪没多少,有没有渎职,有没有行贿受贿,这些都能从黑那里得到详细的信息。

        错误非常大的,证据确凿的,直接命大理寺抄家,圣旨之下,一抄一个准,以至于许多官员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是因为担心被抓到身败名裂,而是觉得赵祯有“天眼”,只要越界,必被抓!

        不过赵祯却知道,这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一来事情早晚有一天被人识破,甚至已经有人识破,只不过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世界上可不止自己这一个聪明人。

        其二便是这种YS段就不该是帝王所使用的,堂堂正正的威慑才是帝王知道,这种剑走偏锋可用一时,可除一时之弊,但却不能长久为之。

        可如此一来,赵祯真的就没有什么好方法了,至于御史台和大宋的台谏系统,赵祯在之前根本就没有多少考虑。

        事实上大宋的台谏系统很完善,宋之立国,元气便在台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