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五百章赵祯与王安石与“三不足” (1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正朔的朝会基本上都是讨论大事,自从赵祯把早朝,常朝合并之后,大宋的朝会制度就发生了根本改变,所有的京朝官都要参加朝会,并不是那种点卯X质的日常,而是参与国家政事的日常。

        这是一种更加责任制的朝会,书省,门下省向赵祯奏报要事,而出现什么问题,是谁的责任,由谁负责解决,都在朝会上有着一T的解决。

        漕运出问题便拿漕运使问责,但漕运使因为身在各地的原因,并不能出现在大殿之上,这就是一个麻烦,而大宋并没有在神都城设立漕运司。

        于是便出现了朝堂上解决但并不能当场责成改正的会,要通过另行通知,再等各地漕运使,效率低下不说,警醒作用也有所降低。

        这次正朔超会上,赵祯便以江州漕运使王砼为例,同时引向整个官制,表达了一种不满,但毕竟是自己祖宗留下的制度,赵祯当然要把话说的清楚,说的完美,不然就是打脸。

        “昔日之官制,乃供太祖太宗谋划之用,大宋立国之初国不安宁,外有强敌,叠床架屋实乃无奈之选,因外敌强悍,四海不宁。如今天下大定,海内一清,这祖宗之法已然不适用矣!”

        赵祯的话并没有让朝臣们太过惊讶,书和枢密院两府“对持武二柄,号为二府”这也是大宋的“武分权”谁不知道?

        毕竟早就有改制的消息传出,朝臣们也多少做了准备,两府已经只剩一府了。

        现在枢密院已经被官家变成了参谋院,武将的任用变成了向官家建议人选,兵事则由枢密院一众参谋官商讨而出,官家决定了最后的计划和用兵之权,而禁军是的,十六卫也是的,边军更是的,他们唯一需要负责的人只有一个,大宋皇帝!

        军权已经成为陛下的之物,但这一点谁都不会去反对,毕竟官本就无法名正言顺的掌兵,只能向官家提出用兵的建议而已。

        现在,官家又向书下了,这在朝臣们的意料之,也在意料之外,书省与唐朝的“书门下”X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

        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执衙门。

        宋袭唐后期制度,以“同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