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诚与背叛 (1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萧挞里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居然和赵祯联演了一出戏。Δ』..co

        事实上毕世杰在书信详细的说出契丹的现状,并且直言契丹上下期望归附大宋,从此做大宋的一方顺民。

        对于这件事赵祯当然是乐见其成,这是王朝与王朝之间的对话,即便不是萧挞里的意思,也代表了契丹大多数人的意思,否则他毕世杰不敢如此。

        更为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契丹已经没有多少战意,面前支撑起来的空楼阁也会在强力面前瞬间崩塌,赵祯对此很清楚。

        而毕世杰这个当朝宰相的作法便代表了契丹大多数人,臣的智慧总是想着最大程度的保全国家,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强大时,妥协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这种保守思想一直是儒家臣的准则,能力所及时,尽最大努力辅佐君王,而若是力所不及,那就最大程度上的保全百姓,当然百姓也包括臣自己。

        殉国者之忠并非没有,但无百代之积累不会出现,历史上崖山之战后陆秀夫背着赵家最后的皇族血脉跳海殉国,十万军民紧随的忠诚是大宋百年历史的沉淀。

        是儒家思想千百年的熏陶,而契丹人呢?他们没有这种东西,即便是有也被四周强大的求生Yu给消除的不见踪影。

        何况大宋是与契丹为敌,是连连不断的征伐契丹,却并没有残暴的征F,恐怖的压制。

        毕竟大宋和契丹都是双方承认的正统王朝,虽然澶渊之盟留下的盟约形同虚设,但在法理上大宋和契丹之间依旧是兄弟之国,这是莫大的讽刺也是莫大的帮助。

        赵祯对待耶律宗真的态度让契丹人钦佩,虽然先帝Si在了大宋皇帝的剑下,但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他赵祯的无奈之举,最少表面上是这样。

        因为赵祯亲自为耶律宗真守灵日,日之间滴水未进,身如素缟,朝臣无不动容,百姓无不赞叹,并亲自作祭送达契丹,字字悲戚,句句断肠,如同足而断,世人叹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