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恭谦的态度让赵祯非常满意,他不是没怀疑过角厮罗在伪装,但通过J流的越来越频繁,赵祯发现,角厮罗不是要和大宋对抗,而是要统一吐蕃。
看似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可事实上只要稍稍理X和的分析就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两件事,谁说统一的吐蕃就会和大宋对抗?
角厮罗在信承认他打算统一吐蕃后与大宋分庭抗礼,但他亲自来过神都一次,那是在赵祯御驾亲征契丹之后,本打算一探大宋的底细,但到了神都之后很快他就放弃了和大宋为敌的想法。
角厮罗清楚的知道吐蕃和大宋之间的差距不是疆域所能弥补,更不是通过时间能弥补…………即便统一整个吐蕃之后,他也不可能同大宋抗争,大宋的强大超越了盛唐,而现在的吐蕃早已不是原先的吐蕃。
双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平起平坐,角厮罗诚恳的向赵祯坦白,愿意归附大宋,成为大宋永远的附属之国,只要大宋向吐蕃提供贸易便好,吐蕃什么都却就是不缺牛羊。
赵祯明白角厮罗的意思,把吐蕃的经济完全对大宋开放,让大宋掌握吐蕃的经济命脉,这样一来吐蕃就没有反抗的可能,一旦战争爆发,大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切断与吐蕃的贸易往来,吐蕃很快就会陷入瘫痪。
高原上缺少许多生活必需品,茶叶,丝绸,棉,瓷器,铁器,甚至是Y物,书籍,更别提相关的技术。
赵祯对这一点是接受的,所以他一直对青唐角厮罗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枢院的相公们不明白,赵祯自己心清楚,角厮罗已经准备归附了。
吐蕃的统一其实势在必行,即便不是角厮罗成功,也会有别的人成功,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而角厮罗和大宋之间的关系要好得多,与换成别人统一吐蕃,不如让角厮罗来,他统治之下的吐蕃和大宋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
赵祯相信大宋有能力做到“和平演变”。
这本就是和经济一T的战略X段,在大宋这种环境和强大的国力下想要成功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