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一百一十八章弥勒教的今生 (1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傅大士建双林寺时正处梁武帝晚年。

        武帝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怠于政事,政刑驰紊,沉迷于佛教但不醒悟。他不敢面对现实,治理国家,老是迁就那些准备争夺皇位的子侄和为非作歹的王公贵戚,惟以佛教为寄托来消除烦恼。

        傅大士利用佛法启发他醒悟,告诉他“只有息而不灭”才是真话。武帝却认为未免流俗。傅大士又劝说:“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

        也就是说“道”和“理”是不灭的,少不得的。但是梁武帝并不理解和醒悟。

        于是傅大士就发出“若息而灭,见苦虽断犹集”的感叹。也就是说一切是非都不管,那么国家就要沉沦到无边的苦海去了。

        傅大士知道要依靠梁朝的统治阶级,已不可能普渡众生,只得还乡依靠双林寺进行弘法,宣扬他的佛法和理念。

        直到这个时候,弥勒教还为正式出现,而傅大士自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他所提倡的是倡教合一,在南北朝时代,意识形态由儒入玄,由玄入佛。傅大士生活在佛教寺院最盛的时期。

        弥勒教事实上出自佛门,释迦牟尼佛在《佛说弥勒下生经》说,弥勒菩萨将来在五十六亿千万年后,在这个娑婆世界成佛。

        而傅大士创建的弥勒教本意是把教合一,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其后数百年间,弥勒教被“魔改”,不断x1收佛教、道教、摩尼教诸教部份思想,最后形成白莲教。

        北魏宣武帝时,冀州沙门法庆,自命为“新佛”,以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创“大乘佛”;所谓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经“弥勒下生成佛”之说,“弥勒佛取代释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出现。

        同时一反佛教五戒戒杀的原则,力倡“杀人作乱”,认为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史称“大乘教起义”,后来被元遥所灭。

        但是事实上弥勒教一直从未被消灭,这种存在于人们思想的力量很难被拔除,何况这样的魔教更有蛊惑X和煽动X……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