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祯抵触战争,但又不得不发动战争,文明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战争,文明程度越高,战争的代价越高,战争爆发的几率便越小。
即便是强大如眼下的大宋,在发动战争的时候都不能保证不Si人,伤亡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即便是康巴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与大宋抗衡,赵祯也不会轻易的发动战争,“上兵伐谋”啊!
数千年前的人就已经知道,能不用战争解决的事情,那就尽量用外交,计谋等手段来解决。
这也是为何赵祯一直用蚕食的手段来进行作战的原因,“一役而灭国”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有多少的战争能做到“一役而灭国”的?
赵祯攻打党项,攻打契丹,都是经过数年的征伐,尤其是攻打契丹,前前后后用了数十年!而且大多是以蚕食为主,正真的大战役打的极少。
非必要的情况下,赵祯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强度太大,一旦开战必会Si伤无数,同样,这样规模的大战,必须要一次把敌人打怕,一次把敌人心中最恐惧的东西打出来。
对待康巴人同样如此,康巴人不是赵祯进攻高原的障碍,他们只是可能成为大宋和吐蕃之间的变数而已,战争无论大小,在战前就要把所有的变数消除,把所有可能有利于自己的东西掌握住,否则战争一旦开始,结果会往何处偏颇谁也不知道。
赵祯从未有过松懈,对于他来说,收复吐蕃高原,击败角厮罗不是一场侵略战争,相反而是一场解决华夏内部矛盾的“反分裂战争”。
青塘本来就应该属于大宋,角厮罗本来就是大宋的统属之臣,他攻陷的吐蕃就是应该是大宋的吐蕃,他的掠夺就应该是属于大宋的掠夺。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思维,赵祯无法把吐蕃高原当作是另外有一个王朝去对待,因为他曾经去过,那里的许多东西他都很熟悉,他甚至m0过布达拉g0ng上的转经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