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0 磨刀 (1 / 3)

作者:叫天 最后更新:2020/4/14 15:55:47
        王承恩爆出的这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就是崇祯年间的卖官现状。

        从崇祯初年开始,因为朝中京官或地方主官出缺,除循例由新进士中选拔外,也由任过一定时期的州县官吏中进行考选。于是,卖官也随之产生。

        礼部郎中路迈,只因为和大学士周廷儒的弟弟周正仪是儿nV亲家,依仗这个关系,竟订出“七千求词林(翰林官)、五千求科(给事中)、三千求道(监察御史)”的价格,公开受贿,代人走门路求官。

        试想一下,这种事情都公开了,那说明什么?大明朝的官场,已经是层层g结、徇私舞弊到了一个极点。

        在大明朝,按理来说,不应该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有厂卫在。

        事实上,在一开始的时候,厂卫也确实有对这样的舞弊行为进行弹劾。可他们的目的,却不是真得为了纠正风气,严惩罪恶,而是想要参与分一杯羹而已。

        于是,每年考核选拔的时候,吏部都会送东厂两万两,而后东厂就不再管吏部地考核选拔。当然,锦衣卫这边也是少不了。

        吏部没了监督,公然叫价,礼部属官二千两,兵部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只要八百。而且还很市场化,经常会竞价,价高者得。有人重金购了官位,结果还没上任,就被别人用更高的价格给抢走了!

        买官的事情,在明末是相当的普遍,甚至连后世闻名的宋应星他哥,和他同为举人出身,但却因为有银子买官,才有了一个县令可以当。而宋应星没有钱买了,就只能去当一个最没人要的县城教谕。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在崇祯朝得到了非常好的印证。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有钱,就没有g不了的事情。但要是没钱,那不好意思,就算你再有本事,你也不可能g成什么事情!反正这个时候,是一切都向钱看!

        这种背景下,不说别的,就说买官的那些人。他们上任之后,难道会一心为民?绝大部分官员,还不是要把钱给捞回来,最终苦了谁,可想而知!

        所有衙门,都想着法子捞钱,无视这个钱要拿来g什么!说句不好听的,这b后世的GU市都要凶悍的多!毕竟GU市有涨跌,而在这大明朝,钱一流出去,不等到最终目的地,绝对是胖子变瘦子,瘦子变骷髅!

        崇祯皇帝对明末的吏治虽然已经有一个心理预期,可他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这个大明朝,还能有救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