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 奏章 (2 / 3)

作者:叫天 最后更新:2020/4/14 15:55:47
        对此,这四个小宦官,特别是对于第四类完全是不知道如何做为好,分不清!其他几类,本着崇祯皇帝说过得原则,倒是做了给钱粮,赈灾之类的回复,但是,这钱粮又从哪里来,多少合适等等,他们就不知道了,说了也等于没说。

        在崇祯皇帝检查的时候,四名小内侍垂手而立,心中非常地惶恐。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个“作业”肯定不及格,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发怒,从而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他们不明白,崇祯皇帝是有意培养他们,自然不会在意这一次的“作业”,反而微笑着对他们说道:“朕一会再全部批阅一遍,而后你们再看看朕是怎么批阅的。内阁辅臣的票拟,你们也要认真看,用心记,朕相信,天下事情就没有认真两字解决不了的。只要你们用心地去听,去看,去学,以后你们是有能力来处理这些奏章的!”

        毕竟司礼监这边,对于全国各地的奏章,其实并不需要给出处理意见,而是由辅臣给出意见,秉笔太监来看这个意见可以不可以。相b来说,司礼监的工作就会轻松不少,对秉笔太监的要求,也不需要太高。

        相反,给出具T意见建议的内阁辅臣,要求就很高了,这也是内阁辅臣必须是久经锻炼的饱学之士,文臣中的佼佼者才能担任的原因。

        内阁和司礼监互相制衡的这种政治格局,不能说不先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大明的国运有了将近三百年之多。只是再好的制度,都必须是人来执行,人出现问题了,制度再好都只会成为摆设。

        接下来的时间,崇祯皇帝就不得不g起了皇帝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批阅奏章。

        他在内阁票拟,司礼监给出意见的基础上再看奏章,觉得都没问题的,他就会让人盖章,如果觉得内阁辅臣给出的意见建议是对的,而司礼监这边不对,就会改了司礼监这边的意见后盖章;如果觉得内阁辅臣的意见建议确实不合心意,不管司礼监的意见是什么,都会朱笔御批,打回去重新让内阁辅臣再议。至于暂时Ga0不清楚的,则先留中不发。

        一般来说,奏章都是根据内容由分管的辅臣票拟的,可如果皇帝打回,那么就是几个辅臣要一起商议了。当然,也有的奏章内容,涉及了几个辅臣,那也是要事先一起商量的。也是因此,内阁辅臣不能没人,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能胜任的。

        相对来说,崇祯皇帝的工作,也还算是轻松的,可架不住量多啊!

        以前的崇祯皇帝,是想学他的祖宗,事无巨细,都是自己要过目处理的,也因此,从白天到深夜,忙得一批,也赢得了一个勤政的后世名声,只是很可惜,最终还是做了无用功,亡国灭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