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很是好奇,看皇上这样子,好像很有把握一样,对未来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可是,这个钱的时候,不就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难以解决的事情么!皇上到底有什么想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农事是一个国家地根本,如果粮食不够,则百姓无以为食,如今流贼之多,粮食不够就是明面上的主因。”崇祯皇帝说这话时,脸sE认真了起来道,“因此,在朕的想法中,要控制粮食,价格不能上涨太多,就如建虏入关以来,粮食暴涨,朕现在有JiNg力了,对于这种囤积奇居的做法,必然是要出手的。不过要是一直压制着粮价,就会如同江南那边一样,农民自己就改稻为桑,种植起更值钱,收入更高的其他农作物了。”
“因此,等未来朝廷有了实力之后,就会逐步减少田赋,朝廷平价收购粮食,就能始终控制住粮价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见面前的三个人都面露吃惊之sE,特别是孙传庭嘴巴一张,又想说话时,便伸手一拦,同时继续说道,“同时,朝廷要对经济作物征收相应的赋税,以及朝廷对于一些不想让其快速发展的,都要征收高额赋税,也就是说,以后的趋势,用赋税的高低来控制我大明的买卖产出,而不是再向以前一样,对什么都只是一刀切地收税,对什么地区都只是一个标准,还没钱了就加征,这些都要废除。”
听到这话,孙传庭终于开口说了,不过却是一脸诚恳道:“陛下英明,西北百姓土地贫瘠,实在是被赋税给压垮的,而不是西北百姓天生就是叛逆。如今流贼肆nVe之势头,虽已被臣等镇压,可依臣之见,他日必定Si灰复燃。如若朝廷以后从根子上解决,微臣敢保证,流贼平定,指日可灭!”
这三人中,其实要论起学问,当属洪承畴最高。他从小家境贫寒,是从偷听别人上课开始地学习之路,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可是,他对崇祯皇帝所说得经济方面地阐述,却听得半懂不懂的,不由得也问道:“如今光是赋税都已经征集到很多年后了,陛下还想减少田赋,难道朝廷靠征收其他赋税,就能补上不足?”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粮田产出,其实还真未必有多少价值,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以后朕会鼓励其他高价值行为,另外,再成立朝廷控制的商铺,专门用来做一些会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生意。嗯,就是卿等所想,这些事情就是要与民争利,或者说,民就不能参与进来,这是底线!”
看到三个臣子都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对他们三人摇头,同时解释道:“b如,朕刚才说过得粮食生意,朝廷也要做这生意,如同此时,粮商囤积奇居,抬高粮食的话,朝廷控制地粮商就保持价格不变,如此一来,那些黑心地粮商自然无利可图,就影响不到百姓生活了!”
这个例子算是浅显易懂,卢象升等人听了,便沉思了起来,不再想争辩了。这个国企地概念,他们算是初步接受了。
本来崇祯皇帝还想从货币发行再来阐述,但这个对于这个时代地人来说,可能还难以理解,他也就放弃讲解了。
“另外,朕会鼓励大明百姓创新,鼓励买卖,也只有买卖红火起来,才能带动货物的流通,从而让货物卖出更高的价值,进而带动货物更多的产出,赋税也就将更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