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他们就更好奇,皇上到底会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些人谋逆了呢?
与此同时,在绝大多数的人心中,多倾向杨嗣昌等人没有谋逆,有点同情他们,觉得崇祯皇帝很可能是凭借皇权,y是把他们打成了谋逆之臣。
更有的人,从厂卫抄家这个角度出发,觉得皇帝是因为国库没有银子,所以就用这种手段来短时间内搜刮大量的银子。这种手段是什么,所有人都不敢明说,可这其实已经不用明说,大家都明白,无非是诬陷他们谋逆罢了。
“呀,那些粮商确实可恶,可要当谋逆论罪的话,那可是诛九族的,这真是太惨了!”
“可不是,还有那些御史大人,寒窗十年,千里为官只为财,捞得钱财多了,抓了也就抓了,这一判为谋逆,呀,真是太惨了!”
“那杨阁部不也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内阁辅臣,这……”
“……”
如此一来,不管是那些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隐隐地对崇祯皇帝都有一种排斥感。觉得皇帝这么做,实在太过份,太残忍了。但是,他们也没办法,皇帝终归是皇帝,只能是心中同情那些被判为谋逆的臣子了。至于那些粮商,同情的人倒是不多,唯一同情的,只是他们的家人罢了。
于是,在万众瞩目之下,所有人期待的朝会终于开始。
这一天早上,在京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全都早早地赶到了紫禁城外。不少人的手中藏了奏章。如果皇帝对于谋逆一案给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他们就准备辞官不g了。要任由皇帝这样下去,动不动就扣谋逆帽子的,谁能受得了!
事关所有人的前途,气氛显得b以往更为肃穆。至少在这些文武百官看来,更是显得有点悲壮。就好像有点荆轲刺秦王的那种悲壮心情。万一真得是皇帝的证据无法让人信服,那就唯有与官途诀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