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七嘴八舌地声音,皇太极回过神来,这个时候撤军,他心有不甘,因此便对多铎说道:“我大清军威,难道是浪得虚名?就凭明国皇帝,他敢御驾亲征辽东?就算他敢御驾亲征,他的臣子能同意?明国皇帝又不是没被俘虏过,他们就不怕那崇祯小儿,也步他们祖宗后尘,被我大清俘虏了?”
说到这里,他看到多铎似乎有点不服气,还想再说,便进一步强调道:“再者说了,你们知道朕令主力在朝鲜,但明国皇帝从何知道?就算有人通风报信,但从时间上算,明国皇帝也来不及做出反应。既然如此,对于明国来说,他们不知道我大清主力东征朝鲜。那明国有几个胆子,敢直接发大兵来打辽东?难道当年的萨尔浒一战,他们的教训还不够,又想再来一次么?”
这些话说出之后,这些建虏头目不由得都沉默了,他们不得不承认,皇太极说得又道理。
皇太极自己也是越说越有信心,便继续大声说道:“再者说了,明国的JiNg锐,能和我大清军队抗衡的,又能有几支?朕还派了济尔哈朗等人统领蒙古草原各部族,攻打明国漫长的边关,明国又能从何调兵来辽东?”
这些建虏头目被皇太极说得都是松了口气,这种种理由说得都有道理,从道理上来说,明国皇帝绝对不可能御驾亲征。既然不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的话,那兵力肯定也有限。海州和鞍山驿堡等地会出现明国骑军,塔山大清军队会战败,更多的是一种意外了。
除了多铎担心多尔衮,还想着再争取一下,其他建虏头目,便又转头看起平壤之战了。只要辽东不是太过危险,灭了平壤再回转辽东,就只是耽搁一天,两天这样的时间,也是可以接受的。
皇太极也注意到了多铎的样子,便用斩钉截铁地话说道:“此战,一定要拔出东江军这颗钉子,一定要把卢象升杀了。如此,我大清才无侧翼之忧。诸卿不用多想,打好了这一仗,朕就回师辽东,狠狠地给明军一个教训!”
说完之后,他便不再管辽东之事,只是把隐忧埋在心底,抬头看着平壤城头那边,心中更是急迫,希望平壤之战,最好立刻就结束。当然,前提是打下来。
此时,平壤战况已经非常激烈。
火Pa0的轰鸣声,火器的S击声,弓弦的震动声,还有喊杀声,惨叫声,全都响成了一片。每时每刻,都有人中箭倒地,中弹哀嚎,又或者,被铁弹砸得四分五裂,连惨叫声都没资格发出来。
终于,有一架投石车被推到了足够近的距离,一大群建虏立刻忙碌了起来,喊着固定投石车,又去搬运石弹,准备向城头投S石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