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如,在这忠烈祠中的供奉位置,就有讲究吧,谁在最显眼的位置什么的,谁在犄角旮旯之地,他们就能思了。
崇祯皇帝当然也不会固执到什么都按自己的意思来,能走出这一步,相对以前来说,已经是进步不少了。文贵武贱这种事情,已经深入人心,不是自己一道旨意,就能真正改变过来的。在小事上做一些适当地让步,也是一个帝王管理手下应该要掌握的诀窍。
当然,忠烈祠的建立,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b如,如何才能评定为忠烈,可以入忠烈祠,这需要制定一个具T的细则出来才可以,而不是靠一个模糊的为大明而Si;光是这个细节的讨论,就会耗费君臣不少的JiNg力。
还有,修筑忠烈祠,要钱吧!忠烈的待遇,和其他要区别开来,肯定也要更多的钱,还有地位名誉上的区别。这些细节,也是要君臣讨论的。
对于这些事情,文武百官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经验。
但是,崇祯皇帝的灵魂好歹来自后世,有可以参考的地方;b如烈士的评定和待遇,还有军中发放标记大明将士的铭牌,这样就算大明将士战Si,也不至于混淆,将士该有的荣誉就能有。
因此,可以说有关忠烈祠的一切,都是在崇祯皇帝的主导下进行的,这也是崇祯皇帝凯旋回到京师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
忙着这个事情,崇祯皇帝自然也就要关注和这个事情有关的其他事情了。b如朝廷财政收入的问题。
其他方面,都是符合他的预期,但是有一件事,还是出乎了崇祯皇帝的预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