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57 科技的蓬勃发展 (4 / 6)

作者:叫天 最后更新:2020/4/14 15:55:47
        ……

        于是,在崇祯皇帝好不容易说完之后,不少文官武将,都开始旁敲侧击地问皇帝,这个玻璃是会怎么处理?

        崇祯皇帝既然拿出来了,当然是早已打算好的。当即就宣布,在大明两京十三省都设立国企玻璃厂,朝廷和皇家以技术入GU,占百分之五十一,其余的百分之四十九,就拿出来拍卖。嗯,是一GU一GU地拍卖。如此,就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当然了,之前答应宋应星的GU份,崇祯皇帝也没有食言,当众宣布。

        这一下,所有人看向宋应星,那眼睛都是红的。

        这玻璃绝对就是个聚宝盆,GU份拍卖,以大明的财富,绝对是个天价。宋应星拥有百分之一的GU份,那一年能分得多少钱,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这一点,哪怕到了满清末期,玻璃就是钱,也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原本的历史上,光绪三十年四月,博山玻璃公司在上海的《中外日报》上刊登“招GU启事”,广招GU本。据博山区文史专家张维用介绍,其GU票分为五等,一等每GU库银一千两,二等每GU库银五百两,三等每GU库银一百两,四等每GU库银五十两,五等每GU库银十两。参照银行存息例,以五厘计息,年终结算。利润分为十成,一成报效政府,一成作为公积金,五成作扩大再生产之用,三成作为“花红”。

        不过这个博山玻璃公司最终是破产收场的,因为所有的技术和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甚至连技师都是德国人,为首的月薪达五六百两纹银,一般吹制C作的技师每月也有三四百两。每人配有马匹、马夫和厨师。这钱这样花,就是聚宝盆也不够用了,更何况,在满清末期的时候,各种弊端都有,不破产就怪事了。

        而在这个位面上,宋应星奉旨秘密筹备了这些年,技术什么的,都是自家掌握了,才公布出来的。受制于别人,那是不存在的。又有皇帝看着,把利益也分给了大明各阶层的有钱人,这玻璃厂能Ga0破产?那才是怪事了吧!

        之所以要两京十三省都设立一个玻璃厂,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交通太不方便。要是只在京师设立一个玻璃厂的话,南方玻璃的售卖成本,一大半都是是交通上的,就太不划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