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其实根本不在所教授的内容有用没用,而是皇上在意这个事情,那就是再没用的东西,也会变得有用!也就是说,不在意内容,而在意讨皇上喜欢,这才是重点所在!
不过很显然,郑成功没有他爹这样老于世故,听到他爹的话之后,直着脖子辩解道:“又不是只有孩儿这么认为的,太子也是这么想的,他亲口对孩儿说过。授课之时,也有些抵触了。”
“……”听到这话,郑芝龙不由得愣了下。忽然之间,他有点明白了,为什么皇上才班师回京,就这么急着要亲自授课,还这么大规模的让这么多人去听,Ga0不好就是和太子这态度有关系。
想想也是,其他人,皇上用得着在意么?唯独太子如何,皇上肯定是高度关注的。如此看来,今天皇上亲自授课,很可能要训太子,并且让太子陪读,以及太子陪读的家长都看着,就是给警告。不得和太子一样,一旦太子有这种苗头,就要劝谏太子。
这么想着,郑芝龙感觉自己已经领悟到了崇祯皇帝亲自授课的用意所在,便沉下脸,训了郑成功几句,而后语重心长地提醒他,虽然太子是将来的皇帝,可毕竟还只是太子。当今皇上英明神武,身T又一向康健,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让当今皇上满意。
就b如说就这个事情,如果别人都有抵触,和太子一个样了。你为什么就不劝谏太子一二,哪怕有这个意思也行,如此一来,皇上闻之,必然会继续对你刮目相看。
说了一大堆,郑芝龙叹了口气说道:“你能成为太子陪读,郑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虽然皇上以后还会倚重于爹,可你自己也不能当扶不起的阿斗,爹可不希望,你这一辈子都是爹在庇护你!”
在他看来,是他明确服从崇祯皇帝的调遣,答应了崇祯皇帝领着舰队北上,并且还把每年收到的保护银子,分了一半给朝廷,为朝廷一直购买南洋粮食等等事情,作为回报之一,崇祯皇帝才如此看重自己的儿子,不但给儿子赐名,还让儿子成为太子陪读等等。
不可否认,确实有这些原因所在。但是,郑成功原本历史上的功劳,其实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的。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给郑森改名为郑成功了。
听他这么一训,郑成功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只要是个有志气的,谁愿意被人说是扶不起的阿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