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今,大倭国最为优秀的英杰,领着十万倭军,连明军的面都没见到,就一败涂地,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兵力,这简直是打Si都不敢相信,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或许知道他会有这个疑惑,因此信使连忙解释道:“大人,朝鲜境内被清国的人掠得连野菜都难得一见,人迹罕至,根本无法就地得到补给。而大军粮草又被明国水师打得全军覆没。十万大军没有粮草补给,又遇到了朝鲜雨季,老中大人能安全带回这么多人马,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急切地说道:“大人,如今老中大人应该离釜山还有一半路程,可有粮草之危,还望大人能快点前去救援!”
井上政重听到一个脑袋两个大,感觉有点乱,连忙下令整军北上,带着粮食去接应松平信纲,然后又想起什么,连门都没出,就继续追问那信使道:“明国水师?是郑一官统领的么,有多少战船?”
倭国是岛国,四面环海,对于海上的人物,自然是b较关注。郑芝龙在倭国的大名,还是郑一官,因此,称呼不同。
“老中大人在撤军途中,得到的消息不多。”那信使尽量把他知道的情况都详细禀告给大目付听,“没有郑一官的旗号,明国水师很多,估计至少有两百艘,确切多少,无人能说清。”
崇祯皇帝交代过,郑芝龙自然就不会抗旨打旗号,倭人想猜就猜去好了。
当时两国水师遭遇,倭国水师多是运粮船,远远看见就知道不敌,连忙转了方向逃跑,能有人还有心思去看个清楚,明国水师到底有多少战船就怪了。
至于那些逃上岸的倭人,自然也不敢在岸边逗留,能逃多远就逃多远。这其中,又因为有建虏清场的功劳,这些倭人最终活着回到倭人大军的人数,少得可怜,松平信纲获得的消息,自然也就有限了。
井上政重听了之后,倒是松了口气。
明国水师就两百艘战船的话,其实也不算多。更为关键的是,明国水师统领不是郑芝龙,这对大倭国就更有利了。根据之前的了解,明国水师,有很大一部分是郑芝龙的手下。如今他受到明国皇帝的处罚,相信明国水师的士气定然也不会高。要不要去江户请郑芝豹过来,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考虑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