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这个事情,兵部尚书出列,给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安南那边消息已有传回,对我大明旨意yAn奉Y违,依旧和西南叛逆土司有联络。并且西南那边,因为改土归流的传闻久矣,而朝廷并没有辟谣,因此,西南不少土司的叛逆迹象严重,很可能会有一场大的动乱。”
崇祯皇帝听了,冷冷一笑道:“他们都想作Si,那就作Si好了。传旨给秦良玉,退出叛逆之地,给那群叛逆让出空间,让他们都跳出来,等朕回头腾出手来,便一锅端了他们便是!”
这个时候,众多臣子对皇帝的领兵打仗能力,那是有相当地自信了。听到皇帝这么说,他们也是赞同。与其捂着,不如趁着如今大明军力恢复鼎盛的时候,把他们都给铲平了。
兵部尚书退下,礼部尚书接着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我大明每年向南洋购买海量的粮食,已有不少南部沿海的百姓,纷纷出海去了南洋或租或买粮田。对这等百姓,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御断!”
这种百姓,可以说是刁民,是官府所不喜欢的。毕竟跑去了国外,不用再向大明交赋税,服劳役,还赚大明的钱!
要是换成以前的话,像这样的刁民,都不用请示皇帝,他们这些臣子就能按照惯例处理这些事情。但是,如今的皇帝,看待事情,处理事情的方式,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让他们不敢再按惯例做事,商量了之后,就决定先请示皇帝了。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不在意地说道:“他们出去,终归是种粮食去了。而大明需要的,就是粮食,多多益善。既然他们想走,那就走好了。不过在走之前,要向当地官府报备,出去g什么,多久回来,等他们回来的时候,该补交的赋税劳役,都折成银子缴纳,尽了他们自己的义务便可。如若是私自出去,超过一定时间,被地方官府查明的话,就让地方官划去户籍便是!”
如果说没有一点处理,那是有点不公平的。这个不公平,不是说对这些离开的人不公平,而是对留在大明的人不公平。
毕竟留在大明的人,要向大明缴税,要服劳役,他们为大明的强大付出了他们的义务。那么大明也有责任,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而那些出去了的,他们不再向大明交赋税,也不再服劳役,等他们回来,还是和留在大明的人获得朝廷给的好处,那凭什么?
听到这话,礼部尚书便又请示道:“那之前已经出去了的人该如何处置?”
“前面的就不追究了,以后的,就按如此办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加重了一点语气道,“朕相信,以后所有人都会想着法子当大明的百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