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速度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从广州到京师,遇到紧急公事,提塘官星夜赶路,从广州到京师最少也需要九天。也钱财交割更是清晰明了,没用多久,便彻底垄断了京师-广州之间的银钱汇兑。不但两广籍贯的缙绅商人们对其大加赞誉,也吸引了许多北方的商人以此为资金渠道南下广东经商。那些已经嗅出船只漏水的硕鼠们也通过德隆把他们贪墨盘剥来得银子,源源不断的往南方汇送,用来营建新的安乐窝。
此种南北汇兑后来又扩展到两京之间,很快汇兑便成了德隆最大的业务,这种南北汇兑即使是两广失陷之后也照旧进行,只是出于“撒把土迷人眼”的套路,把电汇给停了。但是两广和京师之间的“信汇”一支都是通得,时间也延长到一个月,理由自然是战事的关系。
对德隆的冷大掌柜是不是有“通髡”,人人心里都清楚,但是又各自心照不宣。毕竟这条渠道谁愿意把它堵上呢?更别说这冷大掌柜在京师商界里也是以“靠山硬”著称的人物,不但有两广的官员,还有宫中的大太监。所以这广州失陷快两年了,期间冀图富贵告发德隆“通髡”的人也颇有几个,全都不明不白的“毕命”了。吴孟明自然不愿意来趟浑水。
现在皇帝突然动问此事,吴孟明脑子里飞快的转过许多念头,莫非有什么人直接对皇上说了什么?还有……
事关重大,他不敢轻易回答,当下只顺着皇帝的问话答道:“此事微臣并不知晓。他原是一家钱庄,生意好坏,原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待微臣回去细查。”
崇祯死死的盯着吴孟明半响,看的他背脊冒冷汗,良久他才压低了声音,用两人之间才能勉强听清的声音说道:“此事要机密!朕听闻中官中有人与此钱庄有干系。你去查了来回――这件事你不必知会东厂,秘办。”
听到这里吴孟明已是两腿颤抖,感觉一下子就站到了悬崖边,只要应对失误,罢官治罪都是轻的,搞不好小命都保不住。
吴孟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又是如何回得衙门。他回到自己的签押房内,其他差事都好说,唯独这调查钱庄的事情,太过棘手。
德隆钱庄的事情吴孟明略知一二:这冷掌柜是广东过来的,原本在京师就是个“雏儿”。不知道找了谁的门路钻营了宫里钟鼓司掌印杨公公,就此在京师站住了脚跟。也因为杨公公的关系,宫里不少大太监都把银子存在这家钱庄。
要查办德隆或者冷凝云...冷凝云都不是难事,但是临走之前皇帝的那句“不必知会东厂”才是最可怕的。
东厂是皇帝的“家奴”,督主曹化淳作为皇帝最宠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参与皇帝的机密最多。吴孟明虽亦是皇帝倚重的近臣,照样要仰他的鼻息。此刻皇帝却要他“秘办”,显然对曹化淳已经起了不信任的念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