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牌有长、圆两种,尺寸有大、中、小三号,战阵多用大牌,能够遮蔽全身,私斗多用中牌。
明初,北方无藤,用柳木蒙皮革制盾,颇为笨重。
南方多用藤牌,藤牌轻灵,可于泥雨中使用,除无法抵挡铳子,弓失、刀枪皆可防御,后南北皆用藤牌。
藤牌无标枪不能杀敌,牌手必带标枪,如练双刀必带飞镖。
水浒传中的飞天大圣李衮,使团牌,背插二十四杆标枪,以明时牌手为原型。
牌手实战携标枪两枝,战斗时右手持标枪,腰刀横在藤牌挽手之上,用手腕、小臂抵住,待敌接近,投掷标枪夺敌眼目,迫敌人格挡,乘缝抽刀近身搏杀。
投枪、抽刀,两个看似简单的连续动作,却是难点,因牌手忙乱,常难以衔接,贻误战机。
两人距离不远,牌手标枪投出,右手在盾后向上一推,抽出腰刀,动作流畅娴熟,是个好手。
藤牌腰刀,用法与岳飞的旁牌、麻扎刀相同,训练时竖立四根木棍,模拟噼砍马腿。
如无必要,牌手不会敞开盾牌或用盾牌边沿进行攻击,失去防护本意,得不偿失。
廖三娘快步接敌,左刀向前一点,作势刺杀,虚晃一下,使对方举牌防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