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今天我就是来采编的,明天给您出个号外!”
“哎,那就太谢谢了您!按说公司开业,该请大家喝几杯酒得,现在也没有这个条件。过几天贤伉俪到我家来喝几杯酒吧,我自己下厨――我那里还有几瓶郫县豆瓣酱,给你们做顿川菜吃!”
“那我们可一定来,我都想死水煮鱼了。这地方连个红辣椒也找不到。”丁丁笑着说,“李大姐您带我们参观参观吧。”
李梅当然求之不得,带着他们各处参观了一下,物资条件还是很简陋的,但是整套商业管理已经上了正规:进货、领料、库存、销售都有记录。伙计不认字,记账的事情就由李梅自己来。伙计的报酬采用的是售货提成的方式,换句话说是没固定工资的,按销售额的百分比提成。每种商品的提成比率不一样,好卖得东西提成比率低,难买的高。每天管三顿饭,工作时间适应古人早起早睡的习惯,从早晨5点到晚上18点。没有休息日。不过,家中有事情或者生病可以请假,当然请假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这套制度按另一个时空的标准是严重违反劳动法,不过在这个时空这算不上有多xs63姓一用不上二也买不起,唯有衣服和日用品,那是非买不可的。所以主力商品就是衣服鞋帽。把衣服按质地、新旧、用途一一整理分开,鞋子全部配对找全,好几千件各种衣物整理分类是个浩大的工程,明家一家四口齐上阵,忙活了两天两夜才搞完。破损的衣服不再发卖,直接装车拉到造纸厂工地去当原料。
合作社门口一时间熙熙攘攘,好不喧哗,当地土著哪见过这样的场面,纷纷聚拢过来,李梅乘着这个机会,指挥伙计招揽客户。
伙计是从大美村迁过来的村民里选的,都是脸相端正,能言善语的中年女子。洗澡换衣,清一色的靛蓝布裙袄,胸前还绣上了“妇女合作社”五个字,看上去整齐精神。她自己也是一身青布裙袄,她穿明装一点都没沐猴而冠的感觉,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的整整齐齐,浑身一股干净利落的味道。一个人站在门口和各路来宾打着招呼,连探头探脑,不敢靠得太近的土著,她见了也会用不大流利的临高话打招呼――毕竟主要是赚他们的钱么!顾客就是如来佛祖。
她知道过去的农民因为见识少,往往不敢轻易进陌生的地方,生怕受骗上当。所以把比较能吸引他们的旧衣、鞋帽、小梳子、簪花之类的东西都放在沿街的铺面上发卖。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有生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多的商品货物,绫罗绸缎的衣服,五光十色,家里有女儿要出嫁,有儿媳要娶得,都盘算着挑几件回去。手头紧的,觉得穷人没福穿这个,不要紧,这里还有许多新的、半新的布衣,麻得棉得都有,价钱呢?比自己织了布请裁缝做还便宜。再精明谨慎的人心里也活络起来。
开门还不到一小时,铺子门口的五开间门面上就都是埋头挑东西讲价钱的人了。李梅满面笑容的看着这一副热闹的场景,忽然觉得这样莫名其妙的到了1628年也没什么不好――她已经憧憬到未来的商业帝国了,在原来的那个时空里,那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高峰啊!一激动,脑袋就有点晕,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快六十的人了――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看到那一天――得找个中医诊下脉,秋令正是进补的日子,现在不正是秋天么……
正想着,忽然看到从东城门里出来了一对男女,女的却是金发碧眼。正在门口看热闹的百姓们看到有了新的西洋镜,都涌过去看蛮夷女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