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雨茗说:“这资源对我们没什么用。一搞到椰子油就能出肥皂了。”
“皂角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的,”崔云红说,“具体我忘记了。好处是没有任何腐蚀性,比肥皂温和。另外好像还能当药用。”
一行人来到寨门口,早有守寨的丁壮过来盘问。因有王伙计引路。加上又带来了货物,轻而易举的便进了寨子。
xs63第三天,勘探队来到了昌化江中游的一个黎寨。这里就是向导的母舅所在的寨子。勘探队决定在这里歇脚,打听下面的路程情况,再找个向导。王伙计对过了黎寨之后的道路就不甚熟悉了。
这个黎寨和慕敏见过的临高的黎寨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门口的文面的黎族妇女和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还真得很难和本地一般的汉族村落相区别。
这里的村寨很大,将近百余户人家,房屋罗列整齐。村外的河畔平地尽数开肯成了水田植水稻,不象其他地方的黎族那样种“山栏”,看得出无论是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都要高出其他黎人一些,
仔细看的话,就是美孚黎的房屋虽然是汉式的,却比汉人的房屋要建造的简陋些。这里男人都梳一个发髻在脑后,戴耳环,女人用黑白相间的布巾缠头,不分男女都穿一种黑色的对襟无纽上衣。
“美孚黎的来源是挺有意思,”方敬涵说,“据我看的一些资料推测说:他们很可能是先秦两汉时期最早来海南岛的一股汉人移民的后裔。”
美孚黎的名称也透lou出了他们是岛上的后来者,“美孚”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住在下路的客人”,显然他们的到来要晚于其他黎人。美孚黎在昌化江两岸占有较好的田地,能够种植水稻,不种“山栏”。纺织技术也优于其他黎人。过去的民族学调查中还发现。他们的织布机非常类似汉代的中原的同类机型。美孚黎的原始公社成分很少,社会差异明显,有祠堂,修族谱,排班辈,宗族间还有矛盾。
叶雨茗说:“那他们一定会说汉语了?”
“两汉的汉语?够呛!”熊卜佑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