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四节甜港风云--新的筹款渠道 (2 / 8)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说到这里郭逸已经明白了,这存款吸收进来不但有利自己的周转,更能提高紫诚记在广州城里的地位!就算不用这些存银去周转放债,也能给自己支起保护伞来。从这点来说,一年一分八的利息真不能算贵。

        沈范从身边掏出一把小折子,递给郭逸,郭逸接过来一看,折子上只用墨笔恭楷写着一些户名字号:“苏记”“谨言斋”“润记”等等。一点,差不多有二十多个。

        “这些都是小的和跑外的伙计最近接到的打算在紫珍斋开户存款的眷属们的折子,”沈范说,“因为没得到东主您的许可,暂时还没应下来,不过户口折子已经开好了。”

        “都是些什么人?”郭逸看了半天也没找到人名。

        沈范又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许多只有他自己认识的符号,郭逸知道这是一种商业暗码,类似于苏州码子似的东西。记载得都是些不能“阳光”的东西。往来的帐目,交往的人名,还有哪位大官儿和他老太太、太大、姨太太、公子、小姐的生日,这时翻开来看了看。说:“多半都是官绅家的宝眷,一会抄录一个名单出来,只是这名单要保密――”

        “这个我知道。”郭逸想既然是私房钱,隐私就很要紧。想不到我国在大明时代就有匿名存款xs63与此同时,马千瞩看着手里新收到的电文,刚看了第一行,也倒吸一口凉气,“大跃进”这个词跃入了他的脑海中。存款,难道他们要在广州开银行?雷州的事情没料理完,又要在广州搞金融风暴了?

        仔细看下去,却和银行不相干,连钱庄都谈不上。这个主意却不是广州站的人想出来的,而是那位紫珍斋的大掌柜沈范提出来的,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倒也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超前的金融意识,而是当时的商业的一种传统筹资形式。

        将自己手中的闲钱存入某家经营较好的商铺里,然后按年度提取利息。商铺获得了流动资金,存款人则让闲钱获得一定的收益。这种形式,甚至在钱庄、乃至银行都出现之后,依然在中国存在了很久,直到20世纪法币信用彻底破产之前,不但大型的商行店家吸收存款,甚至很小的布店、油盐店也规模不等的吸收附近居民的存款。一些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店铺甚至能吸纳几倍、几十倍于自身资本的存款。象北京的山西大干果铺子,在庚子之乱前甚至有几十万两之巨的存款。

        珠宝行作为一种财大气粗,对资本需求很大的行业来说,向客户吸收存款更是久已有之的事情。看到东家的字号买卖做的不错,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在同业和客户间的信用日好,沈范便把这个法子提了出来。

        吸收这种存款,利息比拆借要低得多,月息不过一厘半,年息18%,按照现代的标准来看这个利息也不算太高。郭逸还记得小时候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息曾经到过12%。对于周转量比较大经常需要拆借的店家来说,不啻于无息贷款了。

        “谁肯来存款呢?”自己开的是珠宝行,紫诚记虽然算是综合性的商行,也不经营金融业,平白无故的说吸收存款,谁会来做客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