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太要紧了,给我这个门外汉是不是浪费……”董薇薇当然知道手术器械贵重。
“没关系,这是临高产得!”刘三看到她的反应。觉得满意,“你拿出来仔细看看。”
“这是铜的?”董薇惊奇的问。
“没错,是青铜的,”刘三说,“实话说我都没料到药械厂能够做出这东西来,听说是从机械厂的姜野带着几个从广州招募来得首饰匠一齐做得。”
“真是太强了!”董薇薇两眼放光。看着满桌子的东西,“卫生部真了不起!这下算是帮大忙了。”
“这些天我要在这一带搞疾控调研,顺便也可以教教你简单的医术。”刘三的是学药的,不过已经在医院里被突击培训过简易外科。
于是刘三就在十三村地区行起医来,不仅行医。不仅在教堂里坐诊,还不断的利用董薇薇下村巡视工作的时候一起出诊。这使得他们在该地区的人望值暴涨。刘三巡诊的时候十分仔细,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他在这里还负责进行卫生方面的基本调查工作。
刘三在巡诊看病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缺医少药”。这里的人知道世界上还存在一种叫“大夫”的替人治病的职业,但是很少有人能享受过大夫的诊治,连摇铃背药箱的游方郎中都很少能见到。一旦生病就是等自愈,有时候也会用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土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寄生虫病猖獗;婴幼儿和产妇死亡率很高,妇女病更是非常常见。董薇薇也是女人,对此尤其同情。几次提出是不是加强几个专业的护士来这里。
刘三对这方面却不怎么关心,百仞那边自己的医护人员都不够用,而且缺少药品,怎么派人来?再者行医不是他的主业,他更注意在巡诊过程中搜集各种民间土方。不管有用没用,遇到土方,他都要仔细的抄录下来,然后再一一敲定土方上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哪怕再荒谬的土方他都不放过。倒也给他陆陆续续的搜集到了不少方子。
这天他正在祠堂里坐诊,看了不少病患。有些他有药可发得,就给几副药。有的没有,就只好给副甘草――纯粹是安慰剂。好在百姓有得大夫看就不错了,何况他还分文不取,所以不太计较。忙碌了一个上午,正拿个饭团出来吃,忽然有人在外面喊:“让开,让开,大夫在不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