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在巡诊看病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缺医少药”。这里的人知道世界上还存在一种叫“大夫”的替人治病的职业,但是很少有人能享受过大夫的诊治,连摇铃背药箱的游方郎中都很少能见到。一旦生病就是等自愈,有时候也会用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土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寄生虫病猖獗;婴幼儿和产妇死亡率很高,妇女病更是非常常见。董薇薇也是女人,对此尤其同情。几次提出是不是加强几个专业的护士来这里。
刘三对这方面却不怎么关心,百仞那边自己的医护人员都不够用,而且缺少药品,怎么派人来?再者行医不是他的主业,他更注意在巡诊过程中搜集各种民间土方。不管有用没用,遇到土方,他都要仔细的抄录下来,然后再一一敲定土方上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哪怕再荒谬的土方他都不放过。倒也给他陆陆续续的搜集到了不少方子。
这天他正在祠堂里坐诊,看了不少病患。有些他有药可发得,就给几副药。有的没有,就只好给副甘草――纯粹是安慰剂。好在百姓有得大夫看就不错了,何况他还分文不取,所以不太计较。忙碌了一个上午,正拿个饭团出来吃,忽然有人在外面喊:“让开,让开,大夫在不在?”
刘三一听声音,知道必是来了危急的病人,赶忙喊道:“站,快进来!”
从外面进来几个汉子,抬来了一个病人。
“放在板上,待我来看。”他吩咐道,走了过去。
病人是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脸部的肌肉不断的痉挛、牙关紧闭,看起来一脸“苦笑”,喉头痉挛、呼吸困难急促。刘三看了
如内容未显示全,请浏览器中打开:(千篇小说)
儿和产妇死亡率很高,妇女病更是非常常见。董薇薇也是女人,对此尤其同情。几次提出是不是加强几个专业的护士来这里。
刘三对这方面却不怎么关心,百仞那边自己的医护人员都不够用,而且缺少药品,怎么派人来?再者行医不是他的主业,他更注意在巡诊过程中搜集各种民间土方。不管有用没用,遇到土方,他都要仔细的抄录下来,然后再一一敲定土方上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哪怕再荒谬的土方他都不放过。倒也给他陆陆续续的搜集到了不少方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