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电解食盐是持续的过程,必须源源不断的向电解槽内补充饱和氯化钠溶液。所以盐水的精制在整个电解过程中是不停的进行的。
采用一缸一缸制取的间歇式精制法操作简单,设备简单,但是劳动强度太大,消耗人力太多。一般在工业上是采用连续精制的办法。季思退虽然搞得是土法,还是决定尽可能的使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一些。
季思退根据自身的条件――有自来水供应――决定在正式生产的时候,化盐阶段使用连续操作。水从专门的化盐槽的底部流入,通过槽内的盐层,从槽商上部出口溢出。盐则间断的由人力往里加,以保持一定的盐层。化出的盐水即为饱和盐水,从化盐槽引入沉淀槽再进行中和处理。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盐水槽的位置做成阶梯型状,一个比一个高,这样可以利用位差和虹吸原理进行盐水的输送。。由低到高就是化盐槽-沉淀槽-中和槽。最后从中和槽内流出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再送入加热槽内。
这套系统较之工业上使用的简单,而且不需要什么机械辅助。少量人力就够用了。
“做烧碱居然还要放烧碱!”带着学生负责处理盐水的白雨说。
徐营捷说:“这是两码事。你做得是精制盐水,和烧碱制造还八竿子打不着呢。”
白雨说:“幸亏我们还带了许多化工xs63安全生产是季思退最头疼的。化工厂出事故不比一般的企业:工人伤亡不算,设备还会受损,化学品泄lou的可怕后果更是难易预料。这些前农民对危险品的散漫态度实在让他吃不消――进行了好几次安全生产教育,把几个不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的家伙痛斥了一顿
几个倒霉蛋垂头丧气的站着被他痛骂了整整半小时。就临高的气候状况来说,全身防护的站在炉子边操作的确是种折磨。玻璃纤维的裤套、橡胶围裙、长臂手套和高筒靴,都是不透气的玩意,就算不在炉子边操作几分钟下来也大汗淋漓了。
“你们想变成他这样吗?!”季思退拿出一本医学图册――是他从大图书里搞来的,里面的照片全部是化学烧伤的患者照片。
但是照片的效果实在是过于恐怖,以至于收到了反效果。好几个土著工人都来哀求他,说不想干这活了。把个季思退闹得为之气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