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三节巡回下乡 (3 / 21)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不成,只收流通券。”叶雨茗笑容可掬。

        下面嘀咕了一阵,有人又提出要用银子兑换流通券。

        “用银子不能兑换流通券,不过粮食可以。”叶雨茗说,“大伙到德隆粮行去办就是了,一米糙米可以换一元。”

        当下就有人关照手下的长工和奴仆,赶紧回去取粮食上东门市去兑换流通券。银子不一定人人有,粮食对中小地主和富农来说就很充裕了。铁农具的价格并不便宜,农资商店定的价格从50元到100元不等。

        对于那些一时间拿不出米来换流通券的人――比如路大他们,还有几个虽然是家里有些田地但是最近因为各种情况家中周转不灵的。早就等候在旁的粮行行长严茗马上就出来推销徳隆的小额助农贷款业务了。为了充分考虑农民的能力和接受度,严xs63类似刘家寨这样的结寨的土围子在临高不少见。在当时的中国各地也很普遍。堡寨具有很强的性,应付官府,纳粮完税一分不少,但是官府也很难管到里面的事情。穿越集团召开政治协商业协会议的时候,刘家寨一样派出了代表,推选了联络员;交粮派丁,显得非常顺从。开始农村全面剿匪行动的时候,刘家堡却很客气的拒绝了工作队进驻,但是对剿匪工作很配合,不管是征调乡勇执行任务还是供给物资都是叱咤立办。负责进行剿匪的工作队和陆军都无可挑剔。

        但是这样的顺从并不能令穿越集团满意――他们理想中的社会形式是对政权对基层的绝对控制力。虽然这些堡寨不会违碍任何统治者的要求,但也是毫无忠诚度的臣民,关起门来成一统。不管是土匪,官军还是他们这些人,一概都会应付,对维系地方稳定有它的积极作用。坏处就是一旦时势发生变化,翻脸比翻书还快,统治者很难将其视为稳定的后方基础。

        “不把乡村的堡寨搞定,我们就是一战国大名。”文德嗣在民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这些堡寨主明着对我们百依百顺,暗中说不定都勾结着土匪海盗和官府。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会倒戈相向!”

        现在这刘友仁既然亲自来学习。邬德当机立断,和吴南海商量,要派最得力的人进到刘家寨去搞农技指导、搞社会工作,从这方面打开突破口,逐步争取这些半性的乡村堡寨与穿越集团结盟。

        “我们还为大家开设了农资商店,大家有兴趣可以到一楼去看看,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吴南海故作神秘道,“刚进了一批农具……”

        参加培训的众人立马就从教室力走空了――临高的铁农具是稀缺物资,何况这是澳洲人的农具,澳洲人的东西一向以精巧好用著称,能搞到一件不但有用而且在乡党里大有面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