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五节续东门市游记 (2 / 13)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大家先喝杯茶,不要客气,慢慢看,细细选,时间有的是。”说着,已经有女伙计端来一托盘一托盘的杯子,里面热茶、凉茶、红茶菌、格瓦斯应有尽有,让从船上下来排队过了半天海关,又坐了好一会牛车的小商贩们缓过劲来。

        这些是来临高贩货的小商贩们,自从营救海家的五桅船之后,当时船上的商贩们发现了一条近得多的商品渠道,于是后来纷纷专程来临高趸货。当时在对外联络部门的熊卜佑有心推销穿越集团的轻工业产品,赶紧和执委会商量,是不是给这些人搞个“东门市一日游”?

        于是这个东门市一日游的活动就一直延续下来了。小商贩们一过海关,就会被组织起来,十几个人一拨的拉上专门准备的牛车,分批分地去购物。

        东门市的繁荣、清洁、有序让小商人们大开眼界。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更是让他们心痒难挠。这里有太多在大陆上看不到的新鲜玩意:有目前逐渐在广州的城市居民中流行起来的厚厚的“毛巾”、钢口极好的缝衣针、雪白的砂糖、彩色的糖果、轻薄柔软又透气的针织袜子、不用打火石,随便在哪里一划就能点着火的小木棍,雪白光洁的纸张……还有许多各种没见过的食品、酒类……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小商人们目不暇接,每个人都在盘算有哪些东西贩运回去是可以卖大钱的。但是要买这些东西,银子和铜钱都不管用,这里只收“纸片”――流通券。

        德隆粮行的大厅里排起了长队,小商人们都跑到徳隆粮行,先按照本日粮食牌价用银子买到糙米的米筹,然后再把米筹到柜台上换成流通券。

        久而久之,德隆为了方便顾客,除了在东门市设立有兑换点之外,在一些定点的商店里也设置了临时兑换点以方便客户。

        购物批发的场所过去只有一个商馆。第二次全体大会开过之后,这种批发点扩展到了多处,包括“国有化”之后的合作社、天厨酱园,乃至润世堂也加入了这个大量收用流通券的体系中。杨世祥愿意收用大量的流通券主要是考虑到向穿越集团买机器之类的服务需要支付。

        还有一家新开的专门的藤器商店。陈列了许多从没见过的新鲜样式的藤器,包括各种藤制家具、日用品和工具――还临高传统上以红白藤出口为最大宗。吴旷明觉得这么好的资源只出口初级产品太可惜了。就专门搞了个藤器车间专门开发藤器产品。这些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要较大的陈列场所,由商馆或者合作社代销就不大合适了,于是商业部就专门开设了一家藤器商店。

        小商人选购好得商品,由各店收取运费之后代为打包,再由邮局统一收揽托运,等他们坐上高广船行xs63第二十五节续东门市游记

        “想不到你们这位刘三爷不但是位名医,也精通陶朱之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