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屋子是独孤求婚当初仿照中南海紫光阁的布局布置的,只是商馆大楼的房间根本不合适如此布局,才搞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模样。虽然是按照国宾馆来布置,当初却没什么“国宾”,东门市管理所的一干人便经常拿这个房间当休息室兼吸烟室,一条上好的波斯地毯就被荼毒的不成样子了。
每张椅子上都插着张名签,众人各位名签落座,少了叙位推辞的一番繁文缛节。
落座稍定,女仆们送上细瓷咖啡具,这是萧白朗督烧得高级骨瓷,招募来的佛山瓷器工人用按照他给出的工艺流程,选用上好的高岭土筛选过,再加上骨灰,最后用煤气窑以极高的温度烧出来。造型和纹样都是模仿按照现代时空,造出来倒也毫厘不差。
这种骨瓷目前烧造极少,除了少量发到广州给紫明楼使用xs63但是这些年轻女子打扮的漂漂亮亮,即不陪酒又不唱曲,只用了端菜送酒,岂不是多此一举?
席面上的酒水全用兰陵酒和格瓦斯,没有夸克热爱的朗姆酒不算,连紫诚记在广州发卖的几种名酒也一概没有。除了一开始刘三发言敬酒之外,就不再有劝饮。
宴席上气氛轻松,谈得都是些闲话。在坐的至少也能听得懂李洛由的广东白话,而他们说的“澳洲话”,李洛由居然也能听个七七八八。交流起来不算困难。李梅是酒席宴上的高手,调节气氛上很有一套。气氛很快就即亲切又友好了。随着宴席的进程,李洛由再次确定:这伙人说得所谓澳洲话里颇有些辽东军话的口音,对此愈发感到奇怪了。
李洛由在本时空的土著当中算是很有见识的了,说起几次下南洋去印度的事情,众人听得都很仔细,还不时有人发问。只是当李洛由提起澳洲的时候,在座的几位元老的面孔就不怎么活络了。
除了一本被俘手册上有点说明之外,谁也不知道澳洲这片所谓的“故土”到底是什么摸样。是按照21世纪的摸样还是按照19世纪?
李洛由见他们面色犹豫,似有难言之隐,愈发坐定了流言:这伙澳洲人是在母国宫闱斗争失败,迫不得已驾着铁船逃命来到大明的。
又听闻来临高的澳洲人多半是单身一人,而且又多是年轻男子来看,很可能是这伙人的父辈谋反失败,行将覆灭之时,将他们送往海外避难另谋他就。之所以来到大明,大约是因为“同文同种”的缘故――外面早就在传说,澳洲人是崖山宋人的后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