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节不反对雇勇――恰恰相反,他对雇勇之事非常的热衷。雇勇是件大有油水的事情。勇丁都是临时雇佣,事毕即解散。所以雇勇实际到营到底有多少人,每个人实发多少饷银和菜盐钱都大有空子可钻。一次雇勇,大发横财的人不知道多少。
他坚决要求在本地雇勇,确切的说是雇佣珠江沿岸的疍家船民。他们都是水上的居民,靠水吃水,不是船工就是渔民――对珠江水系非常的熟悉。李逢节认为,雇佣他们充当水勇有天时地利的好处。
他的另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当防髡吃紧之时,恐其辈被他们勾作汉奸,或为盘运货物,利之所在,不免争趋。仍惟收而用之,在官多一水勇,即在洋少一匪徒。”
“此为釜底抽薪之计!”李逢节得意洋洋,“奸民髡贼彼此杀伤,以奸制奸,以毒攻毒”
李逢节的这番话即有私心也有公心。并非全然图利。因为几天前的塘报里已经有髡贼在珠江口外各岛“招募水上奸民”的消息。居无定所,熟习水性,又对珠江水系非常了解的疍家便成了他的心腹之患了。
官府对珠江上以船为家的疍户、船民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大概不下有数万人,这些人要是被髡贼勾引“充当汉奸”,后果非常严重。**
李息觉无法反驳的他的道理。节约开支这个帽子哪朝哪代都是最有效的理由。但是他还是嘀嘀咕咕的表示:“髡贼战力极强,乌合之众难以相敌。”
何诚宗这时候出来质问:难道临时招募来得潮州勇就不是乌合之众了?
李息觉无言以对。不要说这样临时的雇勇,就是官军的经制之师,在髡贼面前又有什么用处?想到这里他暗中叹息一声,不再言语了。
李逢节决定先雇勇五千人。视状况再雇五千人。这样便有一万水勇随时听用。水勇长于舟楫,精于水性。和髡贼水战不一定行,但是搞个放火、凿船之类的袭扰的事情还行。反正水勇属于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性质,花费甚少,多伤亡几个不会对广东藩库造成大大的财政压力。
按照现在的行情:每个水勇每个月的饷银包括盐菜钱给二两,另外一次性支付安家银二两。见仗前再另给犒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