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宸选中这里首先是此地的地价便宜,不但比东门市低,比临高县城内也低。其次这里距离县城不算很远,已经修通了道路,交通方便,又相对远离闹市比较清静。此地的房屋地基保存完好,盖房的成本不高。地基上还有不少古树,整修之后是环境相当不错。
张应宸把这里命名为云笈观。他亲自绘制了建筑平面图,还把自己设想的风格一一和建筑总公司的设计师们做了沟通,确保他们能够理解他的设想。不过,限于经费,整个工程将分为几期进行。第一期先修筑了他居住和清修用的院子,外加一个供“道生”们居住学习的院子。另外还建了—个藏经阁,用来储存他购买和搜集的各种道教典藉。
此时此刻,这位“新道教”的“掌教”,自称“盗泉子”的张应宸正在新建道观的一间净室内招待客人。
张应宸穿着他自己设计的“新道服”留着发髻和胡须。因为长期在黎区传教,面色黝黑,身材清瘦,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架势。
他端着盏清茶,轻轻吐了口气,xs63教、布道。他还有白多禄为他充当助手,沟通本地教徒,扩展信徒、经营教会、培训教士,三个方面同时展开,自己却完全是顾此失彼。
几个好不容易才搞到的“道生”因为无人负责培训,只好暂时先放到芳草地继续文化学习。张应宸计划可不是这样他原本是打算亲自“培育”男孩们的,现在落在胡青白手里,要是给灌输了什么不利于他准备传授的理念不同的知识就不好了。
在种种现实问题的顾虑下,最终张应宸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在黎区的活动,在年会前赶回临高。他准备先“布置局面”把自己的地位站稳了再说。
按照张应宸最初拟定的发展计划,新道教的核心机构设在定安县——那里有道教的圣地笔架山,是道教丹道南宗宗师白玉蟾的羽化地。有这样一层光环,新道教在当地修建自己的祖庭条件得天独厚。
至于动工的时间张应宸原先打算准备等海南局面全定,新道教有了足够的信徒之后再开始宗教设施的建设和接收。起码信徒多了,资金才能有保证。但是现在的局面迫使他立刻开展行动新道教不能没有自己的宗教设施,仅仅在三亚搞一个医庐是不成的。既然天主教务的发展比他预计的快,他也得赶快行动起来。
张应宸先和对外情报局搭上了关系,他的最终目标是大陆,对外情报局掌握着在大陆进行活动的经费、人员和体系。而宗教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渗透工具。新道教起码比天主教显得更“本土化”,所以他和江山等人的会谈一拍即合。在对外情报局的同意和牵线搭桥之下,他又和雷州站的谌天雄达成了正式的合作关系,将海安的情报站郊和尚庙作为“新道教”系统下的一个道观。
但是在临高也得有一处道观。再怎么说,临高将来也是“**圣地”,新道教得有一席之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