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题吧。”
“这可以算是天主教会在华传教中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张应宸津津有味的说道,放了一块chun笋在口中慢慢的咀嚼着。
这次大辩论,起于艾儒略与儒士黄贞于福建漳州的辩难。黄贞随后即自闽至浙,遍请儒士禅师,对耶稣会进行教义批判。这些批判文献,最后汇集为《破邪集》。
在杭州进行的两教辩难始于崇祯八年三月,黄贞造访宁bo天童寺禅师密云圆悟,圆悟遂写下《辨天初说》,jiāo由禅师唯一普润于杭州张榜公布。天主教会方面未对此举有过回应。
已圆寂的高僧云栖和尚的弟子张活遂于八月持《辨天初说》至杭州观巷天主教堂,将《初说》jiāo予耶稣会士傅泛际。
然而根据《辨天二说》的记述,耶稣会士并未回应此次辩难。于是圆悟于九月写下《辨天二说》,继续在杭州张榜公布。教会方面继续避战,只有部分奉教儒士以云栖和尚生前所作《天说》辩难利玛窦而失败为理由回绝论战。
随后,圆悟和尚再作《辨天三说》,而张恬则根据教会发布的传教文献《辨学遗牍》考证出,昔日作《循莲池大和尚竹窗天况四端》者并非利玛窦。而在福建刻本《辨学遗牍》则有“弥格子”之序言,该序言中,杨廷筠编造了云栖和尚临终向上帝忤悔的故事。
于是,张粘作《证妄说》再次攻击天主教会。
在这场围攻中,天主教一直处于避战的地位,采取了不参与辩论的龟缩政策。尽管教会中的一些奉教儒企图进行反击,但是教会的首脑人物始终坚持不回应不辩论的方式这大约是吸收了南京教案中的某些教训。做出一副“清者自清”的mo样来。
事实证明教会的这一策略是有效的,因为很快就有非佛教徒的普通儒士站出来指责佛教徒:“云栖弘济利生之德,昭如日丽中天,人孰得而掩之?彼诬谤者徒自诬耳,何足以损其光明哉!胡不闻古德云:“一切是非莫辨之,说耶,子乌用是喋喋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