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军衔还是尖尉。他同样也加入了培训课程,由于成绩优异,已经从营后勤参谋转到了后勤司令部。他对这次调动很不满意:后勤司令部听上去级别很高,其实只有一间办公室,一个元老主任参谋和若干个参谋人员,在军队中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最近他已经得到消息:后勤司令部“马上要做大调整1”在马袅堡已经开办了一个专门的后勤教导分队培训专职后勤军官,同时又建立了一个后勤集训队,集训全军后勤士官。谢澍就担任了这个集训队的分队长。
谈澍虽然从事后勤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他识字,通算学,年轻好学。经历了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所谓有知识有经验。在学习期间就深受洪璜楠和索普的赏识索普是最近才从企划院调到军队里主管后勤工作的。
索普年纪轻轻,但是在旧时空却写过一部理论后勤学的著作。
他是统筹学专业出身,原来是企划院里的一员主要干将,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后勤干部。#百度搜()阅读本书最新手打章节#要不是他希望穿上军装,加上企划院有意培养一支专业、能干的后勤机构,郁德是不大愿意放人的。
因为他的理论基础扎实,在后勤军官和士官的培训课程中大部分由他负责讲授。他和“实干派”出身的洪璜楠之间有着微妙的英系。两人保持着一种客气的矜持。但是每次洪璜楠谈起他已经愈渺茫的马车o店计划…时候,索普总是带着一种迁就的微笑,一言不的听着。
谢澍虽然年轻,毕竟是在地主家庭出身又念过书这两位“长”之间的奇特关系他是不难理解的。因而对这两位老师都保持着相同的敬意。
谢澍的袖子上已经配上了新的军种臂章。这是他的军校老师,元老索普少校亲手给戴上了。老上司东门吹雨遇到他开玩笑的说“1【、
谢,转到四总部了啊。”
谢澍对此感到很困hu,澳洲长喜欢把某人成为小、甚至相互间也这样叫,谢澍觉得那是大户人家对家养小厮或者光棍户才这样叫的。谢澍更喜欢别人叫他做谢参谋。所谓四总部更是莫名其妙,他对条令堪称倒背如流,从没听说过有这个机关,回去翻遍了编制条例,也没找到四总部这个单位。
仓库区前的装卸工作区里,整齐排放着各种新型的车辆工具:螺杆式人力叉车、拖车、标准军用畜力车、紫电改手推车、牵引式炊事车、净水车等等,甚至还有可移动的木制坡道。畜力车和紫电改手推车都是重新设计过的,承重的凹型铁车架刚好能放进一个一吨或者四公斤级的运输箱,并且带紧固件,很方便就能固定住。这些材料是huā了索普很大的精力才从执委会和企划院手里掏出来。如果不是高炉已经开工,索普所宣称的第二次车同轨也不可能这么早就开始实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