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二节袁子光 (3 / 11)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剔除里面过于单薄的高级细呢绒,余下的粗呢是做军大衣和毯子的好材料。洪璜楠知道,相比之容易受cháo的棉袄,呢大衣有相当的防水xìng。在沿海那样湿度很大的地区活动,呢服装比棉袄要合适的多。

        海军一直穿呢子短大衣,并非仅仅是出于“洋气”的考虑。

        洪璜楠组织联勤前指班子给企划院写了一个备忘录,要求拨出足够的材料制作发动机行动的所需要的冬装。

        用呢子为伏bo军海陆军制作军大衣和冬装制服。在1631年冬季前至少要准备4500套呢子冬装。另外还要为伏bo军准备具备保暖功能的军靴一一最好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

        从减少成本,节约材料的考虑,海陆军呢大衣均按照短大衣的款式制作,作为配套供应呢子或者棉质军帽,另外再供应保暖手套和袜子。

        按照旧时空的标准,军人的保暖手段和袜子一般用羊máo制造,取其轻便保暖防水。但是临高没有羊máo,当然也没有máo线。洪璜楠退而求其次:用临高目前广泛在工厂中使用的劳保棉纱手套代替。至于保暖袜,也采用类似的做法:用粗棉纱编制成线袜。

        这样的装备在济州岛不成问题,洪璜楠不知道小冰河期的山东到底冷道什么地步。这些手脚保温措施在零度以上还能凑合,如果气温低到零下五六度的时候,就有点顶不住了。

        棉袄是供应难民的,洪璜楠在备忘录中写道:尺寸不妨大一些一一不仅可以穿着,还可以当被子用。棉袄要尽量结实特别是面料。这样在南送难民之后,换下来的棉袄可以拆洗之后继续给下一批人员使用。联勤前指估计,在1631年年底前要准备10000套棉袄。难民需要的保暖的鞋子不好解决,洪璜楠只好不管了反正赤贫的农民冬天一般也穿不上鞋子,只要能捱到济州岛,总不至于把脚冻没了。

        因为服装太过简陋,而且肯定会出现数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济州岛和山东都得有足够能够遮风避雨的建筑物来保护他们免受风雨和寒冷的侵扰,同时提供起码的安

        如内容未显示全,请浏览器中打开:(千篇小说)

        按照旧时空的标准,军人的保暖手段和袜子一般用羊máo制造,取其轻便保暖防水。但是临高没有羊máo,当然也没有máo线。洪璜楠退而求其次:用临高目前广泛在工厂中使用的劳保棉纱手套代替。至于保暖袜,也采用类似的做法:用粗棉纱编制成线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