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sir,虽然我们派了商团到东南亚去,但是建立粮食渠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司凯德说道,“自从我们弄了个协定之后,荷兰人倒是给我们运来了不少东南亚的稻米,但是这全要靠真金白银来买……”
元老和荷兰人之间的贸易,总得来说是出超的。元老院利用广州这个窗口大量收购大明的各种特产再转手卖给荷兰人。而荷兰人销售给元老院的货物种类相对要有限的多,除了香料之外,元老院主要对大宗商品感兴趣,也就是稻米、木材和工业原料――这些是远远不能抵偿元老院的出口商品的货款的,因而荷兰人还要支付很大一笔的贵金属货币。
正是靠着荷兰人的支付的大量白银,目前临高才能支付发动机行动这样大规模的行动所需要的花费。但是仅仅靠出口的财政收入总是有限的,相比于发动机行动和工业化的巨大胃口,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了获取中国商品而支付的货款还远远不够的。
为了向荷兰人和英国人出口,殖民和贸易部必须在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商业网络,运转这个商业网络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仅仅在雷州一地,在高峰的时候占用的流动资金就高达三十万两。而且随着文同在雷州不断拓展甘蔗种植面积,扩大蔗糖产能,雷州糖业对资金的占用额度和时间正在不断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缺口。
如果说对欧洲商人目前元老院是出超的话,那么元老院对大明,则完全处于入超的状态。
毫无疑问,目前临高向广东出口的商品,除了一小部分是来自东南亚的转口货之外,其余都是自己制造的工业品,而从大明进口的货物,几乎全是工业原料和农产品――初级产品。单从双方的交易商品的种类和利润来看,临高-广东的贸易简直是典型的“后殖民主义贸易体系”,剪刀差大得惊人。
问题是,临高正在建设的工业体系和新社会体系,对初级产品的胃口实在太大,大到完全吞噬了剪刀差带来的巨额利润。
临高的工业产能相对还比较小,自身需求过大。拿不出足够的产能来生产出口廉价消费品,而大明的市场需求又很畸形,总体需求偏小。这都限制了对大明出口的进一步拓展。总得来说,广州站xs63现在好歹他也是方面大员――元老院的正式成员。//www.//郭逸其实更看重后一点,方面大员现在听着威风,以后就不稀罕了:再废柴的元老,将来弄个殖民地总督干干也是不成问题的。相比之下元老才是最有含金量的身份。
“这两码事。”郭逸略过了这段伤心事,“你的算盘我知道,准备搞和平演变嘛。”他说着拉了一下系铃铛的绳子,马车立刻就启动了。
这辆马车是车辆厂专门为郭逸制造的高级豪华座车,采用四轮结构,板簧减震,车厢装修极尽奢华。在路上一lu面大伙就知道这是郭东主来了。
洪璜楠热衷的以马车4s店为掩护在敌占区搞预设后勤补给点的方案因为遭到企划院和军方的ji烈反对而流产。不过它的商业部分被司凯德捡了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