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七节租栈 (3 / 8)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司凯德已经物sè了一个人物来为他们的新买卖充当代理人。此人就是最早和元老院做买卖的徐闻的盐商:刘纲。

        刘纲在雷州长期经营si盐贩卖他在当地的si盐贩子中只是一个中等户。一直和盐场村有来往,直到苟家强占了盐场村才断了这条渠道。自从盐场村归了澳洲人,他就和元老搭上关系,靠着销售质量优异的“临高盐”,刘纲发了大财,成了雷州地区举足轻重的大盐贩。

        虽然他靠着元老院发了大财,但是他和元老院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元老院过去一直没有把他作为重点客户来进行培养,双方只是很简单的买卖关系。和许许多多到临高来贩卖商品的客商没什么两样。

        之所以没有对刘纲进行“培养”,倒也不是殖民贸易部的刻意疏远,主要是考虑到si盐贩卖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极为复杂的关系网络。si盐贩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一个黑白交织,含混不清的灰sè社会现象。官府、盐商、si盐贩之间有着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远不是研究专著和论文能够理得明白的。

        殖民和贸易部了避免重新整合的麻烦,采取了只供货,不管渠道的营销思路。

        但是这一模式下·利润显然难以得到提高。刘纲的自身实力不够,在复杂的si盐贩卖网络下无法拓展出足够广阔的空间。

        而司凯德也正要从盐业上开创新得财源,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将销售网络拓展到整个两广和福建。

        唯独表示异议的是马袅盐业联合体表示以目前的劳动力状况,他们很难如此大幅度的“增产报国”。除非给予更多的支持:从人力到设备·而不是把更多的盐田收归旗下。对盐业联合体来说,他们的盐田已经够多了,多到很多都不能高效率的生产。

        即使是低效率的生产,即使暂停了莺歌海的新盐田开发计划,企划院控制下的琼州海峡沿岸的各个盐业仓库和盐场里也积存着差不多足够12个月使用的海盐库存:化工用和食用都在内。司凯德就是拿这个做文章,认为完全可以把库存降到6月之内。

        为此,刘纲已经将自己的家室、伙计以及从盐业中得来的全部财富一股脑的搬迁到广州来·准备大干一场。

        刘纲虽然过去没有和元老院有过深度合作,但是他就在徐闻,对澳洲人的实力了解的很清楚。也知道澳洲人的图谋极大。眼看着他们的势力愈来愈大。现在能够成为澳洲人的合作伙伴,未来的“钱途”不可估量。所以他的劲头非常的大,司凯德的殖民贸易部其实一文钱的投入都没有,初始的基建投资全部是刘纲拿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