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办的两大教派是这两种中成yào的最大用户,向黎区传教,医yào卫生手段是最有效的。而疟疾又是黎人苗人普遍患有的疾病。张道长当初正是靠着这两种yào物在琼南获得了大量的信教群众。
黎苗事务办公室也散发过不少这类yào品,主要是以派遣卫生队的方式散发的。所谓的卫生队,主要的目的还是和黎区进行贸易。只不过在队伍中派遣一名卫生员,带着yào品去寨子里进行诊疗。这种诊疗是免费的,主要目的当然是拉拢人心,其次也为了给参加卫生培训班的卫生员和护士们提供诊疗的实习机会。
慕敏自己曾经亲自带队去过好些个寨子,知道这种卫生服务在山寨里意味着什么。所以这次能够很顺利的招募到许多兵员对她来说并不意外――要知道一开始有不少元老对能不能招募到黎苗丁壮来当兵持怀疑态度。
丁壮们正在老狄的吼叫下进行着最基本的队列训练。黎苗民组成的步兵连暂时不准备装备火器――装备1631式制式刀。因而训练的内容也就大幅度缩减了――他们不进行复杂的队列变换和抗骑兵冲锋练习,也不进行米尼步枪shè击训练。只进行最基本的队列、基本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基本训练结束之后,再进行二周的山地作战和村镇治安作战的战术训练。
慕敏看了一会穿着有点féi大的作训服,看上去严重营养不良的新兵们。几天训练下来,他们的动作已经有了点样子。接着她又饶有兴趣的把目光投向老狄,他穿得不是伏bo军的制服,而是一身看上去就嫌热的“德式”hun搭军服。上身是非洲军制式热带衬衣,下面却穿着战靴、德军绑tui、护膝,束着双排扣皮带,头戴作战软顶大沿帽――当然全是国产的民版。
在老狄身边,站着一个少nv,穿着临高国民学校的nv生制服,拿着个铁皮喇叭,老狄每说一句话,她就赶紧拿起喇叭说一阵。这位翻译有时候显然不知道某些口令该怎么翻译,又得去老狄探讨一番。黎民们大多不懂汉语――更不懂普通话。汉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只好边训练边学习了。
慕敏知道这个少nv是筚达,当初他们离开昌化回临高的时候,把她也带走了,在国民学校内学习了一阶段的汉语,还接受了基本扫盲教育,获得了丙种文凭。作为黎苗事务办公室掌握的极少数“完全可靠”的黎人,她的学习一结束就被派遣回了昌化,在当地充任黎苗办的工作人员。一方面是充当翻译,和当地黎民打jiāo道,一方面搜集本地美孚黎的资料。慕敏读过一些她撰写的用歪歪扭扭的简化字书写的满是错别字的报告。
筚达在昌化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sè,虽然他们也掌握有类似王达良这样xs63并不是旧时空传统上用来治疗疟疾的特效yào:奎宁、伯喹。氯喹、青蒿素,而是卫生部mén根据张道长提供的验方试验xing制造的中yào制剂“疟疾粉”和“常山水煎”。
这两种yào剂是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奎宁和其他抗疟yào物还不能自产的时候,中医yào人员搜集各种民间土方、验方经过大量的临运用之后认为确实有一定效果的配方。当时被筛选出来的还有青蒿。不过青蒿素的提炼和萃取需要相当规模的化学工业作为支持,所以卫生部暂时只能效果较为一般的疟疾粉和常山水煎两种成方。由润世堂yào业进行了小规模的试制,小批量的在卫生部所属的医院和诊疗所,以及黎苗事务办公室、宗教办投入使用。
疟疾粉是用:苍术、白芷、桂枝等yào配伍而成的,炮制成yào粉。使用的时候按照chéng人每次用1g以上,小儿酌减的数量,于疟疾发作前半小时将“疟疾粉”包在纱布内,塞于鼻孔内。时间大约3-4小时,待疟疾发作后至出汗期取出。下一次发作前可继续使用。一剂yào可连续使用3次以上。
用后如症状消失,次日可以查血,如为阳xing可以再用。按照卫生部总医院的临试验,这种yào剂和长山水煎对某些疟疾患者确实有疗效,几次之后,查血的时候疟原虫居然消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