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土著合作者们,大多是来自圣女湾对面的九龙半岛和更北面的东莞、香山两县的经营性中小地主。受到明代商品经济大潮的波及,很早就开始以经营种植各种经济性作物,尤以种植靛蓝、蚕桑为主。靛蓝和生丝、绸缎都是元老院的大宗出口物资。因而一直是洪水尹积极拉拢的目标。
吸引他们为外贸公司提供出口产品,推销“天地会”的服务,是目前洪水尹的一项主要工作。
这些中小地主最初和香港站的合作,多少带有“被自愿”的成分,因为伏波军在珠江口的“赫赫武威”,加上刺刀和炮艇就在不远处晃悠,没有人胆敢拒绝香港站的“贸易说明会”。
然而一旦这样的贸易关系正式确立起来,他们很快发现,和香港站的澳洲人合作,比和城里大大小小的奸商合作要好很多很多。因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快就热络起来了,而天地会也乘机在当地开始发展客户――港岛地区发展农业条件不佳,天地会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当然,也有主动来和澳洲人合作的――刘德山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三良镇上见识了伏波军的秋毫无犯之后,很快就动起了和澳洲人做买卖的想法。
刘德山的买卖是在山东和广东之间贩卖土产,早就听说过澳洲人的买卖做得很大,澳洲货极受欢迎,现在澳洲人近在咫尺,机会当然不容错过。所以珠江流域讨伐战役一结束,他就跑到了香港,找到了洪水尹,要求贩卖山东货物。
洪水尹对他的提议十分感兴趣,刘德山虽然是个小商人,资本不雄厚,但是生意路子很熟,身为山东人又长期在珠三角地区行商,对两地情况都很熟悉,是个很合适的贸易代理人――而且他的势力不大,不容易造成尾大不掉之势。
在洪水尹的支持下,刘德山很快充当起了“万有”的代理人,开始经营澳洲货物xs63建涛端着酒杯微醺的说道。“顺德距离这里可没多远,当地的鱼生可是出名的……”
施建涛心情颇佳:他主持的h800和谐轮的建造工程,在磕磕绊绊的运作了一阶段之后终于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为当地造船作坊培训工人,提供标准化量具和工具都起了作用,特别是来自企划院的决定性支持:批准在当香港当地建立一座木材加工厂,就近加工从广东和福建运来的木材,同时批量制造标准化的船料。包括桅杆、壳板、甲板条等等。
这些措施都大大加快了h800和谐轮的建造进度。施建涛发现,其实土著的学习能力并不差,而且堪称充满智慧,只不过多年的因循守旧而被蒙蔽了眼界。当有人打开一扇窗户,展现出新的道路的时候,并且扎扎实实的教他怎么去走得时候,他们也就很快的跟进了甚至能举一反三。当地的造船作坊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适应了澳洲人的生产模式,效率呈几何级上涨。最初几艘和谐轮仅仅备料阶段生产合格的外包部件就消耗了好几个月,但是当一切磨合完毕。建造一艘h800和谐轮平均只用了50天。施建涛在香港的简易沙滩船台上以每批4艘的速度建造这种大型运输船。
实际上,香港造船厂就是在执行组装的任务。造船所需要铁骨、铁肋从博铺加工好之后被大鲸运到香港来,简单的木结构件由珠江口的各个土著造船作坊和木工作坊分包加工,运到香港岛上。制造较为复杂的木结构部件则由木材加工厂制造。最终在沙滩船台上完成组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