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二十九节沈廷扬 (4 / 9)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上海是沙船的主要建造地和航运港。清代的上海

        如内容未显示全,请浏览器中打开:(千篇小说)

        岛第一次设立治所。后因姚刘沙不断向南坍塌,治所两次向北迁移重建。到了明洪武二年,崇明降州为县,治所从姚刘沙先后迁往三沙、平阳沙。明万历十六年,崇明地区的治所最终迁到了长沙城,也就是后来的崇明县城所在地。

        在本时空,崇明县属于苏州府管辖,所以沈廷杨殉国之后被列入了苏州五百名贤祠。他是崇明县新河乡人,住宅并不在县城内。不过赵引弓已经接到了对方已经请仆人送来话,请他到县城关厢的别院相见。

        崇明岛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造船业和航运业十分发达。特别是长江和沿海航运业。古代崇明的造船业和水上交通十分发达,适宜在浅滩暗沙中航行的崇明沙船,就源自崇明而名闻全国。一路行来,县城外的码头旁可以见到许多船厂,滩涂上的木架上矗立着一艘艘正在兴建中的沙船。沿海的码头上也桅杆林立,停泊着许多大小沙船。

        赵引弓知道:沙船船底平,特别适用于中国沿海和大江大河中多浅滩多暗沙的航道。而且不怕搁浅,对码头和航道的适应性很强,而且因为船底平坦,货仓有效容积大,载重大,是一种很经济适用的沿海货运船只。同时它又具备有一定的远航能力。

        上海是沙船的主要建造地和航运港。清代的上海港的沙船保有量超过五千艘,年吞吐量二百万吨。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要求将上海列入开放港口并非简单的看中了它的地理条件。

        赵引弓事先对上海的海运业进行了一番调查:明末的沙船帮虽然没有清代这么规模庞大,但是上千艘的保有量也有得。这些沙船每年都沿着海岸航行往来于天津和上海之间。运送大量的民间货物。

        沈廷杨家自己就经营沙船海运业务,漕粮改海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想来沈家也一直都希望能够承担朝廷的漕粮海运业务,重现当年元代朱青主持漕粮北运的光辉景象。

        这样一路想来,轿子已经抬进了沈家别院的轿厅,落轿抽扶手板。赵引弓满面笑容的慢慢的从轿子里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