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三节说法会 (5 / 8)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以庄永龄为首的庄家的几个子侄辈的少年,自从读了他赠送的《格物小识》之后,平日里主要他去庄家,总要缠住他请教其中的问题。张应宸自然不会放过这“毒害青少年”的大好机会,有问必答,还经常给他出一些思考题。

        他的学识给这几个只读过四书五经的少年打开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几个少年也从一时的“猎奇”心理,到真正的对这位张道长崇敬信服起来。

        不过,庄家毕竟家规很严,而且这种耕读人家,学习“制艺”始终是学习的核心,除此之外的书籍都是“闲书”,在没有获得一定的功名之前是不许阅读的,更不用说钻研这方面的学问了――那简直就是“自甘堕落”。所以张应宸每次见这几个少年都要掌握好时机。以免为庄家的人所厌。

        现在是新年,不用读书,几xs63、禁止宗教人员结交俗人、禁止道士僧人化缘之类。明中期以后就成空文,可以说将道佛二教的全部活力都消灭了。明清会道门之泛滥。与明清一直沿用朱元璋这套奇葩制度有很大关系。

        沂州,或者确切的说沂南县,就是他的新宗教的第一块试验田――他在海南搞得宗教改革是在刺刀和元老院强大的物质力量的基础上搞起来的,只能算是温室里的花朵。只有在这民间会道门交错复杂的鲁南地区,才能真正试验出自己的宗教改革的成败。

        “说法”的地点设在第二进“殿宇”里,和一般的僧道说法不同,张应宸说法不用蒲团,而是“立说法”,身后还有一块大大的黑板,每次说到要害的地方,总要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涂抹一番。自然也少不了一手百发百中的弹粉笔头的“法术”。

        这样的学习会每天都要进行,参加的都是各个小组的小组长以及挑选出来的“见习祝史”,男女老少都有,共有的特点是都有一定的文化,能读书识字。

        张应宸穿着传统式道袍――他的军服式道袍有点惊世骇俗,只好在海南使用――走到黑板前,喝一口徒弟送上的茶,润了润嗓子后开讲。

        今天讲的是《万物化生品》,也不知出于哪部道经,上一回说的是《浑沌开辟品》,却没有如寻常僧道那样敷衍神明创世的故事,单道是太古之初,混沌一气因阴阳二气交并而爆炸,这爆炸便是盘古开天地之本相,爆炸之后生出虚空,这虚空便是元始天尊,虚空之中,一气演化,星斗日月皆以气成,而人脚下这地,也是气化之物。所以宋时大儒张载窥见其中道理数分,便道是气聚有形则化万物。上面说得兴致勃勃,下面听得似懂非懂。

        “大众,泰山之高,乃在一砂一石,灵椿之茂,乃在一花一叶。须知世上万物,先有小者,乃复有大者,先有贱者,乃复有贵者,先有少夭者,复有老寿者。天地既成,万物生焉,先有藻苔,乃有草木。何以故?我这里有一片苔藓,一缕水绵,你们谁的眼力好,就上来看一看,看完了,再向大家说说清楚。”

        摆弄着瓷碗里泡在水里半青不黄的一团水绵,还有一片刚喷了水的干苔藓,张应宸很有兴致地环视着他手下的这些学习组长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