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节电力之歌(一) (4 / 5)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从D日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临高电力一直处于近乎被遗忘的尴尬境界。刚开始的时候常凯申还高踞能源部委的高位,但是很快发现者完全是一个跑龙套的,在百仞滩的水电站和博铺的火电站相继完工之后,电力口的日常工作只剩下了运行和维护,由于无论电源还是用户都相当薄弱,无法形成大电网效应。电站运行需要大量操作,虽然带来了一些电力调度设备,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自动化设备的辅助――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快让电力口的那帮大少爷心灰意懒,纷纷转投他处,进入海陆军的,去企划院的……转眼只剩最初的能源部长常凯申跟几个他苦苦挽留下来的“技术精英”――刘汤姆也是其中之一。

        常凯申对此也心灰意懒,将几块主要的工作分割给麾下的几名大将之后,开始对电力方面的事情不闻不问。因为电力这块短板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企划院规划的能源政策主要是全面“蒸汽化”和“煤气化”

        蒸汽机、锅炉和气化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临高的各个角落矗立起来。对煤炭的需求远远超过了电力,于是常凯申部长的主要精力就放在煤炭的物流调度上了。渐渐的成了物流方面的专家。

        电力口在遭遇到如此重挫之后,不可避免的经历了数次大大小小的事故,甚至烧毁一台10KV变压器。从百仞滩到博铺的10KV电路被停用,那台被烧毁的变压器就是两边的发电机在并网之后因为博铺突然停电甩负荷不及时给烧的,事实上把种操作起来迥异的两组机组并联起来并且给两负荷极大不相称的地区供电远远超出了元老院工业体系的能力,虽然电力口有修过发电站的,有干过电网调度的,也有写过智能电网论文的,甚至有设计过无人值守变压站的,但是这些不代表他们能迅速搞定一个由各种频繁启停的电动机用户所构成的电网。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剩下的几位在只能依靠自己的情况下,纷纷重拾原来的专业书,到大图书馆查询资料,终于在认真地记录了一年多的各种数据以及不断和工厂协调之后,电站运行终于稳定了下来。到了1630年临高的发电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电力口甚至有余力教会了几个归化民来辅助值守电站。

        在随后的几年里,电力公司陆续又安装了几台水力发电机组,对旧有设备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主要是对原来的锅驼机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的动力进行了“蒸汽机化”和“煤气机化”,以适应本地的情况。

        临高电力公司就这样勉强的维持着这个小规模的10KV电网和两个并网的发电站运行到现在。

        刘汤姆想,俺们在临高的整个体系里简直连一点存在感也没有。怀着这样灰色的情绪,他又走到外屋,在昨天晚上的值班记录表格上签字,昨天晚班的归化民值班电工就可以下班了。

        刘汤姆又去调度中心隔壁的水电站机房巡视了一下。百仞水电站的机组已经扩容到了三台200KW水轮发电机。总计可发电600KW。是目前临高电力供应中的主力军。这些从旧时空带来的机组中还有2台没有安装――要等文澜河整治工xs63再坚持5年,至于10年之后就谁都说不好了,所以调度中心的运作是立足于传统技术,也就是外面屋子那些老掉牙的指针仪表和记录板。

        别看这些土了吧唧的传统设备,光制造的成本就让企划院流泪流血了:元老院工业体系里加工能力是牛逼到严重过剩,材料方面则短板到令人发指。为了保证性能,很多在旧时空无非是用不同牌号钢材或者廉价金属、复合材料制造的元器件目前都用得是高级材料:最廉价的也是铜合金。

        刘汤姆翻看了一下负荷曲线。跟刚才在外面看到的记录表数据没有太大出入,又查了一下故障记录,记录是空的,说明没发生故障。他不由自主的舒了口气――临高电力的一晚又平安的过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