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旧时空的新闻报道模式的话,那就围绕这一问题,双方进行了反复磋商。眼见黄骅不肯松口,萨哈廉不敢擅专,只好派人请示皇太极本人定夺。
皇太极本人对此也有些踌躇,他原本是做好了给予“大澳”特殊礼遇的准备的――几天前,先行一步的礼部官员已经飞马送来了几件大澳使者的“礼物”,水晶镜子之类虽然让他叹为观止,但是更让他心动的是一副全身铠甲。
这副全身铠甲不但防护严密,而且关节活动自如,他选自己的白甲巴雅喇中最强的弓箭手试射,防护效果好得出奇――比巴雅喇们身穿的精心打造的双重铠甲还要好。关键是穿着这身铠甲灵活性比双层甲要好得多,士兵们的负担也小,战场上不容易疲劳。
若是能让巴雅喇都穿上这样的铠甲,岂不是如虎添翼!
所以他颇为迫切的想早日见到使者,弄清楚对方的目的和“要价”。
现在听礼部呈报说对方不愿行跪拜礼,他不由有些踌躇起来。
虚礼之类,他原本不甚看重,但是他颇受一些汉官的影响,认为身为九五之尊必有相当的礼仪尊荣,否则会使得臣下、诸王和外藩有轻慢之心。他这些年来一直在集中王权,对权威十分重视,因而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但是这绝好的机会他又不愿意错过。踌躇之下,决定咨询下范文程的意见。便连夜将他叫进清宁宫来。
范文程听到对方坚决不愿意行跪拜礼之后,略略思考了片刻。“大澳”来朝的事情一开始他就知道,他是二朝老臣,青年时代就为努尔哈赤效犬马之劳,多年来xs63后果,他不是没想过。说不定后金方面恼羞成怒把他砍头立威,也可能不磕头就直接把他赶回去。但是他和大图书馆的人分析再三,认为可能性不是很大。后金还没有建立起皇权至高无上的概念,1633年皇太极一个人独坐面南才刚刚执行下去,皇帝的面子问题远不如后来这么大。
再者,目前的皇太极正是“求贤若渴”,为了拉拢喇嘛教,西藏活佛使者到来得时候,皇太极也给予极高的礼遇。在旧时空里,孔有德、尚可喜投降的时候,他都亲自出城十里迎接,还行了“抱见礼”。可见他是一个很乐意用超高规格礼遇来招揽人心的君主。
最后一点,这会满清还没能窃据神州,天命汗说不出“富有四海”这类话,恰恰相反,他对贸易十分的渴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