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四节王四娘 (2 / 8)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这位老爷倒还算照应,将全家安置在凤凰山的山庄里。王四娘的丈夫沈钧是个植桑好手,到了赵家门下之后就当了“打头”的,专门带着人在山坡地上栽桑树,老爷的手面也大,一口气就说要栽五百亩的桑园。

        王四娘以为会安排她们养蚕,曾经也向蔡实提起过,若是要养蚕的话,得先预备下养蚕的家伙来,还得预先去“稍叶”――桑树苗种下去之后得好几年才能采叶。等到要桑叶的时候靠买是不成的――育蚕最紧张的时候花大钱去买都很难买到。

        但是去年一整年却根本没有养蚕的事情,不但没有养蚕。上面分给王四娘的活是在茶圃带着女工们种茶采茶,王四娘娘家是茶农,不但会种会采,还能炒青茶。也算是凤凰山庄里的一个“女打头”的。

        两个人都是“打头”,拿得月钱就多。没多久老爷在山庄里盖了群房分给下人们住,他们夫妻也拿到了一间。一明二暗,地方不大,可住着舒适又方便。三个女儿,老爷也发了善心,都收在山庄的“义塾”里念书。这是王四娘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进这个义塾的念书的都是山庄里奴仆的孩子,只要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全都收进去念书。

        六七岁的小女孩子就可以当丫鬟供役使奔走,七八岁的男孩子就可以打发出去割草放羊,至不济也能干点杂活。绝没有主家给白吃饭还供念书的。这赵老爷真得是千里迢迢上杭州来做善事么?

        疑惑归疑惑,女儿念上了书,见识也和从前不同,不但能说上很多爹娘不知道的事情来,就是植桑养蚕这样的事情,大女儿如今也能说出很多道道来――原来这“义塾”教得不仅仅是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还有许多实用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要教给山庄里的孩子们这些,想来这位赵老爷是要在这里好好的干一番大事业的,这些孩子将来都是要做“打头”、“管事”的?那也不至于要这么多人吧。

        xs63太阳透过新糊的纸窗,照得屋子里亮堂堂的。

        房子是新盖不久的,刚刚裱糊过,四白落地,十分明亮。一张大床,一张梳头桌,收拾很很洁净,桌上还有只花瓶,插着几朵野花。

        王四娘正在梳头桌前收拾自己的妆容。她虽然是乡下妇人,但是这杭州周边,向来是鱼米之乡,又有茶丝之利,较之于其他地方要富庶的多。只要年景稍好,即使农家女子对自己的修饰也很讲究。

        古来即有苏杭出美女之说,一来这里水土温润养人,二来此地富庶,即使贫寒人家的女子,也有能力修饰自己,所以才有美女众多的感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