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并不太关心桑叶的供应问题,对升斗小民感到负担沉重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九牛一毛。
但是自从他想搞蚕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控制蚕农,进而控制蚕茧之后,他又有了新得想法:从各方面搜集来得种种情报来看,江南的养蚕业和雷州的糖业一样,是十分依赖于贷款。
在这种行业里,谁能够控制贷款谁就能分得这市场上最大的一杯羹。
通过贷款控制农民,这是天地会的惯用手段,在雷州也是靠着这个逐步搞成雷州糖业组合的,因而他早就在着手准备自己的小额放贷计划了,还让德隆的杭州支行搞了几个方案出来。
而且去年秋天,浙江北部地区,杭嘉湖地区大旱,从八月至十月连续七旬不下雨,农村凋敝之极。虽然江南物产丰饶,没有酿成北方那样的大规模流民暴动,但是现在要恢复生产,蚕桑户对贷款的需求会更为迫切。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计划太理想化了。这里不是元老院xs63整个元老院里也找不出一个在蚕桑专业的元老,吴南海对李幺儿这个半路出家的农技员很不放心,因而当初在临高就试验性的养了秋蚕,让李幺儿完全按照书本进行操作,最终结果证明农技书和科教片的确是非常准确的指导材料。每次出现问题,只要按图索骥的进行处理,无往不利。
蚕房即已经落成,李幺儿在山庄里成立了蚕桑生产队,由于山庄里目前的奴仆基本都有活干,所以生产队的成员大多来自善堂的难民――蚕桑户优先。这几十户人家专门安置了一个居民点。男人负责开荒种桑,女人负责养蚕。又从山庄的义塾中选了十几人作为蚕桑训练班的学员。
蚕桑生产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开辟桑园,种植桑树。进一步扩大桑树种植面积。虽然去年和今年种下的桑树是不能采叶的,但是将来却是有大用的――在农委会的江南规划中,未来的凤凰山庄就是农业专业学校的所在地,多打些基础绝对不亏。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就不足为奇。
桑树的适应性强,不论土地贫瘠还是肥沃,干旱或湿润的地区均可生长,种植和管理简单,病虫害少,经济效益却很高,特别是桑叶,在江浙产丝区的,一担桑叶在平均价可卖到白银三钱,当时普遍的平均产量是每亩可产桑叶十二担,即使不养蚕缫丝,只销售桑叶就可得三两六钱收入。相当于一亩可收成三石稻谷的上好水田的收入。
但是能够收入三石稻谷的上好水田很少,能不能每年收获这么多稻谷也有运气的成分。植桑却是坡地、边角到处可种,产叶量也大致稳定。还能获得烧柴和桑椹的额外收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