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兄好歹还能跑不少地方,算是走得远的了。”
“还不是早年我爹积攒下来得人脉。不然我哪敢这么到处跑……”刘德山长叹一声,“如今我也加了小心,不通大水路的地方一概不去,旱路太难走了。多少赚大钱的机会,都只能看看想想而已,不敢去沾。”
说到这个话题他倒是兴致勃勃:理想的情况下,行商贩货运去对方需要的货物卖出,再买入己方需要的货物回来,来回都不至于白跑――尤其是现在他们自己有船的情况下,空舱的‘浪’费是不可挽回的。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少有城市的大宗货物是互相需要的。”
“例如广东出产的糖,在江浙可以卖出好价钱,但江浙的瓷器和丝绸在广东本地也有出产;这些瓷器等日用品运到对面海的大员是紧俏货,但大员出产的鹿皮在这边需求很少――大员的鹿皮主要是销往日本,而换回来的铜和银大员本身消化不了。还要再运到大明本土的。”
“所以这些货物由小商人来贩卖,都要加上回程空仓的成本的。再加上几乎每过一个港口都会转手一次,这中间产生的费用和‘抽’头,令到货物长途贩运时,价钱居高不下。”
陈华民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澳洲人打败了郑家后,势力从日本。朝鲜一直覆盖到海南,安南。令到我们也可以自行调配货物和计划到达港口,进行长途贩货。只要我们‘精’心计划和合理安排,尽量令船只不空载,就能以更少的成本赚取更大的利润。”
他说得兴奋。拿起一张白纸,在上面涂抹:
“二位请看,澳洲人在济州岛有商埠,那里可以做东瀛和朝鲜的买卖,从济州岛南下,一路可以到龙*易山东的货物――连带着可以做河南、北直隶的大宗‘交’易。从龙口再南下,可以到上海,再往高雄、大员‘交’易。接着就直接到香港了。这一路澳洲人都有很大的势力。不但航线安全,而且各个商埠设施齐全,货物种类又多。关键是没有数不清的陋规。做买卖堪称舒心加称心。”
“可惜不能去天津卫――那是北方的大码头……”
“天津卫还不在澳洲人的控制下,多少有点美中不足。只要能有上海那个码头的水平,天津卫也未尝不可去。”
“要是澳洲人能一鼓作气直接拿下上海就好了,现在多少还要和官府啰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