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着这个方案,他又开始鼓吹敌区预置兵站:马车行的计划。不过依然遭到了否决。方案本身争议极大,再者军务总管庭已经规定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几个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尽量利用水运进行机动和补给。
洪璜楠到了广州之后,除了监督实施食品采购计划之外,便是每天都通过广州站的情报系统搜集本地和周边的粮食情况,特别是对目前还未收割的水稻产量进行预估,以便大致推测各县的实际产量。同时,他还筹备在大世界设立一家食品厂,专门生产军用口粮。
在工作之余,洪璜楠不时在便衣警卫的保护下大世界周边散散步――眺望下不远处另一个时空的“家乡”。自从日之后,他还是第一次距离“家乡”这么近。
虽然对这“家乡”颇有亲近感,他也没敢靠得太近,这里毕竟是敌占区,他的广东话说得再好,到底也不像大明人士。万一给哪个不知死活的土匪强盗绑了去这乐子就大了。闹临高事件之后,对元老的安保工作都升级了。
在一次散步中他结识了陈识新。这孩子在艺术上的钻研精神让他有了好感――好歹他也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虽然后来改了行,但是专业都还没撂下。从简单的指点到系统的教授,一来二去渐渐的便成了没确立关系的师徒。洪璜楠觉得他在艺术方面是个可造之才,不过眼下他对这孩子没什么想法――xs63食品。
除了这些正事之外。洪主任还不时的返回临高和来往与“元老院各管辖地”之间,去经办他的一个私人项目82号特供商店――当然这个项目理论上是属于元老院的。归办公厅领导――从头至尾都是他一个人在奔走。
好不容易将82号项目建立起来了,备货也进入了正轨,军务总管庭又下达了“广东攻略整备”的命令。
这下他可要抓狂了,过去伏波军的行动目标都很小:经常是一个小岛,一座城,一小片地域。珠江突入战役虽说规模很大,却基本上是依靠舰队船只沿江河行动,仅仅使用随舰队行动的补给船和少量现地调达就可以满足军队的需要;陆上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夏季觉醒”也只是海南一岛,海南岛地广人稀,不管是敌人还是潜在敌人的规模都很小,战斗力更是不值一提。因而伏波军每次投入的兵力,补给规模――何况他们有沿海航运的便利条件。所以组织补给并不吃力。
现在伏波军要占领的是整个广东,从发来的标注“绝密”的广东攻略计划上看,伏波军的军事行动遍及全省。动员的海陆军将会超过二万人――几乎是伏波军的全部家底,计划中还有组建“占一县即建一连”的广东国民军计划。按照明代的行政区划,全广东有77县8散州,也就是说仅新建国民军就有85个连――这些新建的连队从头到脚的装备都要从临高运来。
野战部队、治安军、国民军,还有即将要接收全省政权的“东进干部”,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全得靠联勤总部来筹措发给。
和发动机行动不一样,发动机行动的补给尽管规模宏大,补给品种复杂,但是补给地点就那么几个,部队不需要大规模的机动,联勤干得主要是配货和转运工作,补给终点距离兵站很近。而广东攻略行动,补给线要跟着部队前进,还要开设兵站线路。其中的协调复杂程度远胜以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