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六十四节水运优势 (6 / 9)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洪参谋之所以悄悄的放弃了他的东风马车行在广东的布点计划,很大程度也是看到了这悲催的道路情况报告。

        即使粮食烧柴主要依靠现地调达,被装和的补给量也不小。特别是伏波军还要携带火炮和打字机之类的重型支援武器,进一步加剧了行军和补给的难度。缺乏良好的道路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尽管对外情报局估计广东的大部分地区应该可以传檄而定,但是明军在广东依旧保持有数千战兵可用:南澳副总兵和防瑶参将没有参加澄迈战役,战力基本保持完好。如果主政者抵抗态度坚决,还有可能动员少数民族土兵和本地各卫所的操军作战。对作战的烈度不能做太低估计。这还不是总参最担心的地方。广东攻略存在的最大军事威胁的警告不仅来自大图书馆――不止一位广东籍元老提醒总参:广东的土客矛盾尖锐,一旦作战中卷入了土客矛盾,很可能会陷入大规模的暴动中,历史上这些宗族的动员力很强,轻易就能发动几万人参与械斗,是远比明军更难对付的对手。

        一旦遭遇到这样大规模的武装骚乱,现地调达就无法执行。必须从治安区调运补给。在本时空的社会地理环境下,能够快速、廉价的大量运输物资的也只有水路了。

        从这点看广东堪称得天独厚。省会广州府正好处于广东省内三条主要江河北江、东江和西江的交汇处。水运条件十分优越,伏波军利用这三江的航运能力,可以轻易的将兵员的补给投送到关键节点:沿着西江直抵梧州,可封锁住广西方向的明军东进;沿北江抵南雄州,可控制大庾岭道的南下路线;沿东江深入潮汕地区,直抵蓝关,即可控制通往福建方面的越歧岭道。

        而通过水运将军队和干部运送沿江各地,即可以线带面的扩大控制区。纵然不能做到覆盖全省,亦能够快速控制三江沿岸地区。通过三江的支流,使用浅吃水小艇的支队能够进一步的深入更为偏远的xs63行者们来说。村落更类似岛屿。很多地方陆路是不通的。

        几百年来得河水冲刷、泥土流失和淤积,田地的改造……这些自然和人工的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得离谱了。

        这一情况,其实在珠江口突入战役中就有体现。部队分散开之后就开始发觉地图变得不可靠,当时采取的主要办法是使用归化民中的带路党。当时因为部队作战区域不大,作战目的也是以抄掠为主,使用向导的做法还能将就。但是对全面征服来说就远远不够了。

        珠江口战役结束之后,对外情报局在林佰光的指挥下,正式接管了广州站的情报工作。主要工作便是搜集广东的地理、物产、资源和民情情报。从这一活动中,积累起了大量的地理情报。现在做得地图修正工作也正是基于这些情报进行的。

        “首长……”一名穿着便服的总参谋部的归化民军官看到他进来。过来敬礼。

        “进度怎么样了?”洪璜楠关切的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