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六节下乡笔记抄 (2 / 7)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沟上沟下聚集了不少人。都在挑沟挖土。工具比较简陋,基本就是人挖肩挑,连独轮车也没几辆。这里地下水位很高。现在是旱季,沟底却有没过小腿的积水。不得不用牛不断的车水。民工们都卷起裤管在水中劳作,虽说这里天气要比大陆上暖和许多。冬天的水温亦很低,不由得深感农民的不易。

        正在堤岸上指挥施工的是个年轻少女,看模样还不到二十岁,然而工作却很老练。我问了下,原来这里的工程就是她设计的,同时负责主持施工。

        我暗暗惊讶她这么年轻就已经在设计主持工程了,再问才知道她原来是建筑规划界泰斗季润之元老的高足,已经跟随季元老学习五年了。是少有的全能型归化民建筑工程师。她和她的师兄季墅从十六岁开始就已经从事设计和施工工作了。设计建造过得工程遍及海南、台湾和济州各地。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我问了具体的施工情况,季园介绍说这是一套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渠道和配套的闸、塘,修成之后,可以排除大约1000亩土地的多余积水。

        “潭口的地形不利农业生产,”季园告诉我说,“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处于江边的丘陵地带,地势高亢,需要提水灌溉,另外一部分在江边的又地势低洼,反而需要排水。”

        我听了她的话,看来这里的农业生产要有个新局面,得投入更多的劳力和资源。

        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我也按耐不住要参与进来。我让和我同去的警卫员在前牵牛,我在后面赶牛,没一会就满头冒汗。我把外衣脱下,扔在了地头的xs63《临高时报》编者按:

        正值“一五”收官之年,农业农村工作难度大,挑战空前。↗,本报连续刊发活跃在元老院农业战线上的元老郧素济同志的《下乡住村笔记》,通过他笔下一个个鲜活事例,我们更加真切感受到当前“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基层软,农民生活不如人意”的现状,更加深刻理解马国务卿在第十二次国务会议上的“改造农村,改造农民的政策不能变,力度不能减”的重要指示。

        正文: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只有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才能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当前农村工作的实情,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化解农业农村发展的难题,应多一些这样脚踏实地的调研。

        近期我经常下乡,有时起早贪黑一天跑五六个村,但往往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了解实情不多,研究难题不透。最近在海口农村下乡住村调研,这才使我弥补了以往农村调研的缺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