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节发行手段 (2 / 13)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刘翔心道这明明是在广州缴获的战利品!企划院把一府两县广东布政司的官库都翻了个底朝天,弄到了二十几万两库银上交国库,现在拨给广州二十万元不天经地义么?就算有杂色损耗的问题,你们还漂没了不少!

        但是在如何处置战利品上他并无发言权。只好做出诚恳的感谢状:“要你们多支持啊。我这里的抄家银子断然不会少,只求财经省要多多考虑我们作为新货币试验区的特殊性。”

        陈策说:“你放心就是。新币制不仅仅是广州的事,更是关系到整个元老院大业的事。”

        既然财经省已经定下了基调,那么他刘翔只有“坚决执行”。今天晚上的会议实际就是按照财经省的发行计划布置工作。

        郑尚洁说:“我有个问题。如果新货币还是要靠米来背书,岂不是我们还得规定一块银元能买多少米吗?”郑尚洁迟疑道,“等于是变相的米本位。”

        “不,郑局长,你的概念不是米本位,而是限价政策。”陈策说,“市场上米、盐、布的价格由市场去决定。在一定幅度内上涨或者下跌都是允许。我们要做得是通过市场手段来调节物价,维持物价的稳定。”

        郑尚洁忽然意识这件事的工作量有多大,她惊呼起来:“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要控制城里的所有米店布店,还是准备大规模开国营商店?”

        “不,没这么夸张。”张易坤说,“我们只要控制住批发渠道就行了。”

        林佰光点头:“不错,广州的生活必需品其实都仰仗外地供给,控制住外来批发渠道也就等于控制住了市场。”

        陈策问道:“这事好办吗?”

        林佰光微微一笑,说:“凡是要涉及既得利益集团的事情都不好办。好处是我们是新生政权又是外来户,没有千xs63元老院原本有一种想法是将“银储券”作为工业品购买券,要购买元老院生产的商品必需使用新货币,但是财经口的人认为这样做意义并不大,因为元老院生产的工业品,从覆盖人群和使用范围来说依然不够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