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内容未显示全,请浏览器中打开:(千篇小说)
兜转曲折,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当事人的遗忘而断掉。
李子玉思索再三,决定先从两只烧剩下的鞋底入手。
做鞋子的商店可比卖绸缎布料的店铺少得多了。排查起来容易的多。李子玉当即去了本地的一家有名的鞋铺,要掌柜给掌个眼,这鞋底大约是什么样子的鞋子,可能是哪里卖出来的。
掌柜的拿到这两只烧焦的鞋底,端详了一番,道:“这不是小店的货色。”
“那是哪家的?掌柜的可瞧得出?”
“哪家的都不是。这是家里女人自己做得。”掌柜的说,“差爷请看,这鞋底和鞋帮的用线和锥铤的针脚,就不是店里的手法。”
李子玉大失所望,暗骂自己糊涂:会在买店里鞋子穿得人并不多,多数人家还是自己做鞋穿得――他过去穿得也是他娘做的鞋子。
“……不过这鞋底,倒是有字号的。”掌柜的说。
“哦,是哪家?”
中古社会穿鞋的人不多,大多数穷人都不穿鞋,就算穿鞋也是自制的,或草鞋或布鞋。传统女红手艺,做鞋是一项基本功。鞋铺的鞋子多是有钱有闲的阶层才购置的。但是真正考究的人家,同样以自家女眷仆婢做鞋为上,很少问津鞋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