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节交通问题 (2 / 7)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按照洪璜楠的事先拟定的后勤补给计划,广东全省为华南军兵站管区,管区司令部和总兵站就设在三水,同时沿水路和驿路开设兵站。

        因为有西江、北江和东江天然水系的缘故,华南军部队基本上是沿着这三条水路开进的。即使对那些并不沿江的州县,总得原则是只要水路能够承载小艇的航行,也是尽量使用水路投送兵力。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士兵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体力;配属的火炮可以随队开进;部队还可以随身携带较多的干粮和。不但部队用于作战的小行李可以随队开拔,原本必须由后勤纵队携带,用于部队食宿的大行李也可以随队运输,大大简化了部队开拔时候的组织难度。

        由于事先在各地都作了准备,在珠三角挺进的时候,部队沿途几乎不需要联勤补给,一是消耗极少,二是部队所需的粮食、食盐乃至烧柴,联勤已经在各地作了安排。由大昌组织人员,将各地征收的“合理负担”和万盛租栈收取的租米运到交通节点,由部队出具三联单领取。大昌还按照联勤的要求,就地组织妇女做饭,做熟后浇上盐水拌合,用苇叶竹叶包成饭团后交给过路部队。

        水运部队领取饭团之后,配上随身携带的干萝卜丝、咸菜之类的食品即可以在船上边前进边吃饭。虽然热量和蛋白质供应稍嫌不足,但是在船上几乎没什么运动,也无需太多的热量。

        那些沿着驿路前进的部队,按照相同的方法沿路补给。但是这种现地调达在西江、北江流域过了三水之后就无法运用了――因为广州战役的时候伏波军基本只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活动,在西北部最远只抵达了三水。因而在三水以西和以北的地区,没有建立起合理负担制度,万盛租栈在这一地区也没有可供收租的土地。

        元老院在这些地区没有“联络员”,影响力也不如珠三角地区大。想要得到有序充分的伙食供应就必须依靠联勤的补给了。

        为此,联勤利用船只运载量大的优势,不但每个水运连队都按照轻三重二的标准储备了携行,军粮方面除了每个士兵随身携带的两日份“应急口粮”外,各连的大行李都携带了十日份的“携行口粮”。xs63席亚洲解下指挥刀,洪璜楠的女勤务兵立刻接了过去,挂在墙上。室内放着一组藤椅沙,他便在沙上落座,女勤务兵随后上了六层,在上面一阵忙碌,不一会,只见她小心翼翼的端着茶盏从陡峭的楼梯上走了下来。

        “军长同志,您的茶。”

        席亚洲接过茶盏,茶盏不用说是极考究的了,茶叶也不是凡品,在这兵危战凶之地,布置出这么个安乐窝来享用好茶,元老院里大约除了洪璜楠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