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山上的树已经几乎全部被砍光,一片光秃秃的,十分开阔。一旦发动冲锋,就会遭受到弓箭和火枪的混合火力打击,而且受制于壕沟前的鹿砦,无法用一次短促的冲锋完成作战任务。
从地形看,明军不但构筑了凸角工事,还吸取了日式山城的一些利用地势构筑工事的做法。进一步加大了步兵突击的难度。
思前想后,杨增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壕沟来对付壕沟。
在仔细观察了明军的阵地之后,杨增认为,强行冲锋进攻会导致很大的伤亡。要想减少伤亡,只有尽可能地减少冲锋距xs63。
除此之外,榜山上还有四五百门各式各样的“炮”,大部分是轻型的弗朗机。火力虽然很猛,但还是抵不过澳洲人的三分之一。现在他们仗着地利,弥补了手中武器射程和威力的不足,勉强能和澳洲人相对峙,可胜败却在三七开之间。能有三成机会取胜,对阵兵强马壮的澳洲人已经是很高的胜算了。
蒋锁不在乎取胜与否――就算死在榜山上他也不在乎。对他来说打仗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和髡贼的仇恨有一个了结,谁胜谁负并不要紧。
宋铭看出了蒋锁的心不在焉,按照易浩然的安排,将蒋锁和他手下的三百个手持火器的熊府家丁驻扎在第二道壕沟里,宋铭自己带着其余八百人驻扎在第一道壕沟里面。这些壕沟根据这榜山的地势而修建,既参考了蒋锁教授的澳洲人的工事建筑法,也杂合了易浩然在关外守城的经验和众将的实战经验,甚至还借鉴了红毛筑城修寨的方式,不过是把建墙的走向方法用在了挖壕沟上面而已。
澄迈战败死里逃生之后,宋铭算是痛定思痛,时不时地就反思为何当年何镇的大军会败于澳洲人之手,而让他们屡屡讨不到便宜的澳洲人在澄迈城外修筑的堡寨,更是在宋铭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澳洲人的堡寨和红毛修建的城堡类似,都是把城角修建成尖角状,而不是像大明朝一般修成方城,据说倭奴筑城也很有一套,形制不大,但极其依靠地利,往往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大约在一年前,熊大人悄悄地招募了几个红毛在军中教习炮术,有个红毛教授炮术之余,还向熊大人献了一张图,那是一张他们红毛修筑城堡的样图。看过这张图的人,在听了那红毛用半生不熟的广东话讲解后,都认为红毛人筑城的精妙。据说,看了样图的熊大人本来打算按红毛人献图的样式,在广州各城门修一个枫叶状的瓮城,但悄悄算过一笔账之后,顿觉花费巨大,便只得做罢。
从前常年在关外守城的易先生和见识过澳洲人堡寨的宋铭都有幸看过红毛人的献图,这次守榜山,在易先生的主持下,发动民夫在榜山上修了一个壕沟版的堡寨。宋铭觉得,要是在榜山上按红毛的方法修建一座城堡,那么这座城堡就兼备了红毛和倭奴筑城的优点,可以死死地锁住桂江河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